第三章

第三章

所以他咳了一声,道,「也罢,青郎只能私下叫叫,你可以直接称呼我的名字子青。我见周姑娘和子舫也是如此。」

虽然不够亲近,但私底下不是还有更亲近的青郎用以弥补吗?

眉畔这才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眼波流转,眸光盈盈,而后檀口微启,吐出珠玉一般的两个字,「子青。」

元子青立刻发现自己想错了。即便是再寻常的称呼,从眉畔口中说出来,对他来说也是不同的。之前她就算是叫世子,在必要的时候也能显得情意绵绵,何况如今是直接称呼名字?

单单只是听到她唤自己的名字,便能令他心跳失序。

晚上吃的是鱼。就是现从河里捞上来的鱼,周家的船上有最会做鱼的厨子。不管是鲜鱼脍还是清蒸红烧,都十分有滋味。这一场「全鱼宴」,鲜得三位客人几乎将舌头都吞下去。

就连元子青这样挑剔口味,但凡味道重一点就吃不下的人,也胃口大开,吃下去了不少。倒是让眉畔在一旁看得十分高兴。

她极少有机会跟元子青一起吃饭,所以印象中还是他发病的时候,吃那毫无滋味的清水煮菜。那样的东西吃多了,人怎么可能会好呢?

饭毕,三人都对此交口称赞,周映月谦虚道,「只是些不入流的手段,吃个新鲜罢了。日日这么吃是不成的。」

「这话不对。就是再好的东西,日日吃也是不成的。」元子舫道。

周映月寸步不让,「白米饭你难道不是天天吃?」

「那可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元子舫抓住了她的漏洞,「所以越是好东西越不能多吃,倒是这种寻常可得的,日日吃也是无妨的。」

周映月找外援,「米饭可以日日吃,这鱼却未必。眉畔,你说是不是?」

元子青在一旁看着他们,这会儿忽然道,「这个问题何必问?从此间到横州,船行也要四五日。往后不拘咱们吃什么,只让他吃鱼便是。等他吃过了,自然就知道了。」

周映月拊掌大笑,「果然不愧是兄长,世子说得对,咱们就这么办。」

元子舫连忙求饶,「我错了,还是给我白米饭吃吧。」

「我听人说,在海上的时候,蔬菜储藏不易,其实大多时候都是吃鱼,即便是腻到想吐,为了果腹也不得不吃。可是这样?」眉畔问道。

上辈子,时间再往后推进个十来年,那时候出海已经不像是如今这么新鲜了。就连朝廷都设立了专门掌管海运的衙门,那时出海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凡有些身家的家族,都免不了要采买些货物,跟船出去闯一闯。好似海外地方遍地都是黄金,去了就能捡着似的。

因此种种海上的故事自然便流传开来。眉畔即便不住在沿海,也听说过不少传闻。这便是其中之一。

周映月也敛了笑,叹气道,「是啊。尤其是夏日,连肉也放不得,两三日就臭了。所以除了米饭和鱼,别的是一概没有的。」她忍不住皱了皱眉,显然那份回忆并不怎么令人愉快。

元子舫脸色微变,偷偷碰了碰周映月的手,而后笑道,「这有什么,好歹还有鱼吃。总比那些吃树皮野菜的要好些。」

「说得倒轻巧,你怎么不吃几天试试看?」周映月没好气的道。

元子舫仍旧眉眼含笑,「好啊,方才不是说罚我往后都吃鱼。那就这样吧,吃到映月你高兴为止。」

周映月这才反应过来,他是在心疼自己出海的遭遇。事实上其实没有那么糟,生肉和蔬菜当然是无法储存的,但腌菜和一些干货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所以搭配起来,倒也没有那么难过。让人担忧的是别的。

周映月跟眼前这些人不同,她知道什么是败血症。长期得不到维生素的补充,人体的各项机能都会下降,从而引发多种疾病。没有绿色蔬菜吃,不光是口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

好在她也知道该如何规避:虽然没有蔬菜,但容易储存的萝卜,土豆和各种豆类都要带上,另外还有一些干果,干菜,香菇木耳之类的也必不可少。在海上航行时,还会就地打捞海带,紫菜这种含碘丰富的东西来加菜。而且海中鱼类丰富,天天换着花样吃,其实并没有他们所以为的那么糟糕。

但即便是这样,出一次海,仍旧是危机重重。说到底,是现在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什么科技手段,面对许多问题缺少解决的方法。出海的利润的确很大,但风险更大。

这就是周映月想要改变的地方,可她却不能跟任何人说。发展发展,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未必了。所以到现在,她所能做的,也不过是一年出两次海,倒买倒卖积累原始资本。真正说到对这个世界的改变,一样也没有。

有时候她会觉得孤独,正是因为心里所思所想,根本找不到人可以分担。

周映月无意识的盯着元子青和元子舫,心里盘算着,这两个人有没有可能帮助自己实现那些想法呢?

「在想什么呢?」手上一热,是眉畔在她身边坐了下来。

周映月本来要摇头,忽然心头一动「只是在想出海的艰难。其实如果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开放海运,将大楚的东西卖出去,再将别处的新鲜商品运回来,对大楚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商业代表着流通,商业繁荣,国家自然也就活起来了。这种想法,能不能够为这些满脑子「士农工商」的古代人接受呢?

周映月没有想到,第一个接话的是眉畔,她笑着道,「我听说西洋人很喜欢中原的瓷器和茶叶,多有用金银来换的,是真的吗?」

「自然。」没想到竟然有人那么配合,周映月肯定的点头,「丝绸,瓷器,茶叶,都是如此。西洋那边有些地方盛产金银和宝石,却根本没有用处。贩回中原来,也极受欢迎。」

元子青和元子舫毕竟是宗室子弟,又聪慧过人,很快就从这番对话当中抓住了重点:与海外通商,可以使大量金银流入国内。倘若朝廷开设衙门进行管理和维护,自然可以名正言顺的收税。

大楚朝的财政已经算是相当好,年年都多少有些结余。但即便是这样,要支撑起西边的战事,也根本不可能。尤其是如今,国库早被搬空,追回来的钱粮不足十只一二。朝廷迫切的需要增加新的收入,以此平衡收支。

但到底要怎么做,朝臣们却是争执不下。文人清高,朝廷自来就有「不与民争利」的说法,所以开源是很难的。但要节流,却更加困难。朝廷的财政支出,无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维持官府日常运转和地方基础设施的维护,另一部分则是官员们的工资,哪一部分能够减少?

换到这个话题上也是一样,海运贸易再发达,朝廷也是撇不下脸面去做的。但是收税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新的税种,而且倘若获利真的有周映月说的那么丰厚,那么税收自然也不会少。

元子青还在若有所思,元子舫已经兴奋道,「若是朝廷能够开海,岂不是两全其美?」

元子青摇头,「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方才周姑娘也说了,出海并非易事。否则别人怎么可能看不到这些好处?」

「总有办法解决的。」元子舫道,「沿海一带百姓不少都会出海打渔,以贴补家用。我听说甚至有些人家,根本没有房屋和土地,一家子全部住在船上,全靠打渔维持生计。他们经验丰富,必定知道如何应付海上的问题。若能从这些人里招募水手,出海的难度自然大大降低。」

「还可以由朝廷帮忙招募水手,打造大船作为护卫,护送船队出海。如此人多势众,也可大大降低风险,鼓励民间商户加入。」眉畔轻声道。

元子青对元子舫道,「倒也算是个办法,回头你修书一封,将此事告知父王,请他酌情定夺。」

能够屹立两朝不倒,福王自然比他们更明白此事应该如何操作。

周映月已经说不出话了,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这两人比自己更像是穿越者。非但提出问题,而且连解决的办法也找到了。虽然细节处还需商榷,但大方向却是不错的。

她心头忽然兴奋起来。

虽然这里只有四个人,而且只是侃侃而谈,还什么都没有做。但周映月却仿佛看到了无限的希望。如果打开了眼界,改变了方向,这世界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闺女盼嫁 卷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闺女盼嫁 卷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