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灭山石
“阿弥陀佛。”青潭合十了双手,垂下眼帘,念了声佛。
“哈哈,开个玩笑而已。”于小灵见他这般,乐道:“话说,你到底将我的原身置在何处了?”
“铜石鱼中。”
“铜石鱼?”于小灵很是诧异:“就是那个灭山石做的铜石鱼?你,如何想的?”
青潭目光看向窗外,道:“《西域九经》上曾有记载,西域灭山石乃通灵之石,将灵气包裹其中,灵气千年不会散去。”
“……所以这铜石鱼里包裹的是我的原身喽?这……你可真能想。”
于小灵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她本想着,这原身虽与她相伴二百多年,可终究是**凡胎,自己用灵力养它大半年,也算是与原身尽了缘分,之后葬了便是。却没想到,竟被青潭护了起来。
她有些出神,目光飘渺起来,过了几息,忽的睁大了眼睛,转头看向青潭:“所以你同皇帝讲经,是同他讨要那灭山石喽?可……
可即便是原身带着灵力被封在灭山石里,又有什么用呢?你知道我并不缺少灵力的。”
不过青潭却是没答她,兀自地烧起了茶水。
“罢了,随你去吧。”于小灵道,捏过茶杯浅酌了一口,又道:“归安丸我吃了些,甚是好,清风露依你所说,擦在太阳穴处,确有疗效,你再与我备些吧。这儿到底离着京城还有些距离……”
“你动用灵力了?”长眉蹙起,青潭沉声问道。
“呃……用了一丢丢,事有从急么。没事没事,清风露好用着呢。”于小灵解释道。
有深深的叹息声,接着又听青潭道:“还是不要动的好。”
于小灵深表同意,连忙点头,转眼瞧见窗外,连夕阳的余晖都飘渺了去,便道:“可不早了,我这一路颠簸也累了,明日你再让浮禾去叫我吧。”
她说着,理了理衣服,又将装了两块花糕的绣花布袋拿了出来:“尝尝这个,好吃呢。”
浮禾带着于小灵回去了,诺大的禅房又重归寂静,青潭捏着于小灵留下的布袋,出了神。
于小灵回来了,于家的下人都变得毕恭毕敬起来,好似被请去了趟青潭法师的禅院,身上便能沾了佛光一般。
凡人对神佛的敬仰,同对妖魔的憎恶一般无二,后者有多深邃,前者就有多虔诚。
于小灵很是满意这样的结果,往自己身上贴金的事,谁不愿意呢?
见到廖氏的时候,于小灵也是昂首挺胸的,因为廖氏看她的目光也难得显出了几分慈和。
“灵儿,到祖母这里来。”她朝她招手。
不过于小灵并不喜欢她身上的气息,只规规矩矩地朝她行了礼,又学着僧人的模样合十了手:“阿弥陀佛,法师让灵儿莫要与旁人接触,用过晚膳尽早入睡,明日再去。”
她说的极慢,前面的两句道完,廖氏便板了脸,可她刚说完最后一句,廖氏却又忽然一脸惊喜。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
于小灵觉得有意思,还装了一板一眼的模样,慢慢地道:“是灵儿回房去了。”
她说完欠了身子,廖氏不敢拦她,只好一肚子话咽了下去,随她去了。
于小灵心里乐得不行。廖氏这样人,哪里有什么见识,自己装神弄鬼便把她糊住了,也不知道程氏有什么好怕她的。
不过她又想到自己和青潭几月不见,却不曾好生亲近地聊上几句,反倒说了许多让人不乐意的话,也不知怎么回事。便轻轻哼了一声,找魏嬷嬷去了。
第二天天刚亮,于小灵便醒了过来。倒不是她睡得不好,而是廖氏派了人,说越早上香,佛祖越知晓拜佛人的心意,于是要早起,往大雄宝殿去。
确实是这么个说法,于小灵也驳不得她去,想着反正也早,便梳洗打扮了,跟了过去。
大雄宝殿已是有不少人等着了,她们站在一旁红叶如亭盖的枫树下,呼吸着山间的秋凉,慢慢等着。
于桑捏了片枫叶,嘴里念念有词。于
小灵冷眼看着,倒觉得她有了两分善男信女的样子,若平日也这般,岂不是好?
可惜婚期越近,这个姑姑越发阴晴不定,程氏在她嘴皮底下,当真没讨到什么好去。
大雄宝殿开了门,她们当然当不得第一柱香,不过前二十柱,倒也能算进去了。于小灵不过跟着应了个景,几人拜过了佛便退了出来。
“祖母,霏儿要与娘亲求平安佛珠呢。”于小霏当先提醒廖氏道。
不过廖氏和于桑好似打算去观音洞为于桑求姻缘子嗣,如此,廖氏想了想只好让丫鬟婆子带着于小霏去了。
于小霏前脚刚走,浮禾竟出现在于小灵眼前。
“法师请了小施主去蔢生院。”
这一回廖氏总算表现得淡定了些,也不再多说二话,便让于小灵去了。
“娘,这灵儿当真有些佛缘?竟如此得法师看中么?”望着于小灵的背影,于桑不解道。
廖氏仔细想了想女儿的话,皱了眉头道:“我好似记得前些年咱家祖坟附近说是来了个僧人,说那儿有灵气,在那参禅了半月,才离去。莫不是祖宗保佑吧。”
“祖宗保佑?难道祖宗还只保佑灵儿一个小丫头片子不成?”于桑摇头道:“娘,若是您和女儿也去那蔢生院求见法师,法师说不定也见了我们呢?”
“这……”廖氏拿不定注意了,又看女儿一脸希冀,想了想道:“先去拜了观音菩萨吧,不然菩萨怪罪如何得了?回头拜过菩萨,再去求见一下吧。”
于桑点头称是:“即使法师不见,咱们也说是去接灵儿便是了,若是见了,以法师的名望,魏家的人,可都得高看女儿一眼。”
知女莫若母,廖氏就知道她想的是这个,笑了:“你放心,她们不敢小瞧了你。你进了门,还是先有子嗣要紧些,毕竟你几个妯娌都是膝下有子的。其次,也要抓住姑爷的心……”
廖氏絮絮叨叨地嘱咐着女儿为妇之道,渐渐地,于桑红透的脸蛋,也慢慢恢复了回来,将廖氏的话记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