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借口(三更)
?张月莲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家男人,没有想到马彪竟然能算计到这一步:“可是,秦家能同意吗?”
马彪自信的一笑:“他们还有得选择吗?”
张月莲还是觉得不太合适,可是家里一向男人做主,她就是有意见,也不敢提。
马彪哼着不成曲的小调,得意的抿着茶水。
村里的张大栓神秘的跑来,进屋赔笑的跟马彪打招呼:“队长,喝茶呢?”
张大栓是村里的老光棍,天天好吃懒做,有地也不愿意种。便宜租给村里人,自己夏天在村口大柳树下乘凉,看蚂蚁上树,冬天抄着袖子在村委会的南墙根晒太阳。
马彪看着衬衣上补丁落补丁的张大栓,无奈的叹口气:“坐吧,今天又有啥事?”
张大栓拘谨的半个屁股坐在炕沿上,搓着手说道:“队长,我有事汇报。”
“啥事?”马彪给张月莲使个眼色,让她给张大栓也泡一杯茶。
张大栓咽了口唾沫,说道:“队长,刚才村口来了两个陌生人,说是要找人,我听形容像秦振华家,可是我看两人不像好人,就说咱们村里没有这个人。”
马彪有些好奇:“怎么回事?”
“那两人说要找一家三口,几年前从矿场搬来的,男的长的清秀斯文,还戴着眼镜,女的很小巧秀气,应该还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你看这不就是秦振华家吗?他家就是矿场搬来的。”张大栓很得意的说道,村里就秦振华家是从矿场搬来的。
马彪气的一口血差点出来,人家找的从容貌到人数都不是秦振华家啊,不过还是跟张大栓叮嘱道:“以后再有人找人,你都注意点,别胡说八道。”
张大栓有些不解:“那个秦振华家就是几年前搬来的啊。”
马彪横了张大栓一眼,说道:“我的话,你记住就是,一会儿让你嫂子给你舀两碗玉米面。”
张月莲端着茶碗进来,听见马彪这句话,又气又心疼,家里两个半大小伙子,正是能吃的时候,自己平时都是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凭啥说给人两碗面就给两碗面。
张月莲不太高兴的把茶碗放在张大栓面前。
张大栓端起茶碗,吹着嗞嗞的喝起来,喝完茶,才高兴的一个劲的点头:“谢谢队长,谢谢队长,我记住你说的话了,以后谁问我啥,我都说不知道。”
等张大栓端着玉米面走了,张月莲才一肚子牢骚的说道:“怎么给这个二流子面呢?以后吃习惯了,不得常来啊?”
马彪若有所思的盯着茶碗,半晌才说:“你没听大栓说,不像是好人找人吗?哪有找亲戚的,连个叫啥都不知道,一通乱打听?咱们一个村的人,在村里怎么闹都行,但是外人,谁也别想欺负咱们。”
秦振华把家里所有的钱数了好几遍,只有九十三块钱,叹口气跟冯玉珍说道:“只有这么多了,不行先给马彪打张欠条,回头等秋收了再还。”
冯玉珍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说道:“要不咱们把那几块矿石卖了吧?”
秦振华瞪大眼睛:“你是不想要命了?当年秦教授怎么说的?不管什么时候,这些石头都不能拿出来卖,否则会招来祸事的,还有秦教授不是说了,这些矿石将来可能会救小雨的命!”
“可是秦朗呢?也不能耽误了秦朗的前途啊。”冯玉珍眼圈一下红了。
秦振华一拍桌子:“你不要胡说,我告诉你,你忘了你和小霞是怎么能活下来的,咱们却怎么对人家的?如果不是秦教授两口子,咱们家都散了,现在他们两口子就留下这么一条根,就算拼了咱们的命,也要留下,更别说救命的石头。”
冯玉华嘴巴蠕动了几下,撩起衣角擦了擦眼泪。
东屋三个孩子坐在炕上,也在商量着办法。
秦朗看着两个妹妹说道:“小霞,小雨,我想去苏国捡鹿角去,明天早上就动身,你们到时候跟爸妈说一声,别说我去捡鹿角,就说我去山里捡野蘑菇卖钱去。”
秦小霞张嘴吃惊的看着秦朗:“哥,不能去,那太危险了,你忘了隔壁三丫她爸被打成什么样了?”
秦小雨抿嘴低着头,想着隔壁张老三血肉模糊的样子,又想着自己穿越以来,这家人对自己的好,秦朗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咬了咬嘴唇,抬头看着秦朗说道:“哥,我明天出去问罗叔叔借钱吧,要是借上了,你就不用去了。”
秦朗眼睛一下亮了起来,很快又摇头:“这么多钱,他怎么能愿意呢?我还是明天去吧,不能再耽误了。”
“哥,如果我明天借不来钱,你再去也不迟,如果我借来钱了,你就别去了,别让爸妈担心。”秦小雨下定决心的说道,她现在需要给自己的钱,找个完美的来处。
秦小霞也跟着劝道:“对啊,哥,就再等一天吧。”
秦朗又升起了希望,他不怕捡鹿角辛苦被打,就怕跑一趟,一毛钱也挣不回来。
第二天秦小雨放学后故意让秦小霞先走,说去借钱,她自己去就行,去人多了,会不好意思的。
等秦小霞离开,秦小雨才晃悠着往家走,还在皂荚树林里捡了一会儿青皂荚,等太阳快落山了,才往家跑去。
刚到村口,就见秦朗在村口转圈圈,看见秦小雨,赶紧跑着迎了上去,急切的问道:“小雨,怎么样了?”
秦小雨有些愧疚的说道:“罗叔叔只有二百块钱,我就借到二百。”
秦朗一下高兴起来,使劲点头:“够,够,二百应该能够了。”说着伸手去取秦小雨身上的书包。
秦小雨看着秦朗夕阳下的笑容,有些心酸,只是二百块钱,就能让秦朗这么高兴快乐。
秦振华和冯玉珍听说罗湛借给了二百块钱,心里不是滋味起来。
秦振华心酸说道:“等麦子收了,咱们再种一茬油葵,到时候也有钱还给罗营长了。”
冯玉珍心里又高兴又酸涩:“有这二百,再把马卖了,加上家里的钱,应该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