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绥州陷落
本书已全部重新写,内容改动之大,完全等同于另开了一本新书,还希望各位兄弟朋友能够从头再看一次!
==============================
无论如何,当李承乾下定决要大展一番拳脚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这么平白无故的便宜了蜀王李恪。好在稍稍能够让姚兴华心里有点平衡的是,李世民仅仅只是让李恪负责汇通天下的第一步,即粮通天下。这也就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等李恪完成了这粮通天下后,他李承乾还是有机会接手第二阶段,也即是真正的汇通天下的工作的。
时光如梭,转眼间三年的时光很快过去。李恪在长孙无忌的全力配合和帮助下,在李承乾的幕后指点下,这粮通天下的事情,经过这三年时间的努力经营,也终于被全国大部分粮商所默认和接受,它的优点,以及由此为朝廷和商户带来的额外收益,也终于开始渐渐的显露出来。随着好处的显而易见,几乎整个大唐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城镇,都相继出现了的国营粮庄的分号。
可是,无论情况再怎么喜人,这一切也都是人家蜀王李恪的功劳。他这个东宫太子,在这三年的岁月里,除了跟着李世民学习如何处理政务,就是跟着师傅一起苦读圣贤之书。虽然李承乾自己也明白,尽快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对于一个未来的君王来是无比重要的。可是对于李承乾这么一个见识过现代这会繁华的人来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过烦闷和难熬。无奈他贵为东宫太子,身份之崇高,就连想要跑出去玩,都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某日,就在李承乾整日无所事事的待在东宫,手捧着《大学》苦读的时候,一条震惊了整个大唐的噩耗从绥州传来。
手捧着绥州城破,大将独孤彦云殉国,三万军民被颉利掠走的战报。李世民泪眼婆娑,口中囔囔道:“朕没有把天下治理好,让颉利欺凌了我们这么多年,作为大唐的天子,看着它的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朕的心理有愧啊。”
且不提当时在李世民身边的长孙无忌等人是如何劝慰皇上的,此时身在东宫的李承乾,自然也有人早早的跑来,向他并报有关绥州的战况,以及颉利写给李世民书信的大概内容。
“夺我城池掳我军民,竟然还要狮子大开口的来敲竹杠,这个颉利还真是可恶,三年前就已经逼父皇清空过一回府库,这次又来一次,难不成是想要逼父皇与他决一死战吗?”
就当李承乾独自一人在宫中囔囔自语的时候,门外的侍卫传话进来。皇上要在承庆殿举行廷议,叫太子殿下尽快赶过去。
皇上传唤,李承乾自然不敢耽搁,在奴婢的帮助下换上太子朝服的时候,自然早有下人出去准备车马。不过,还没等李承乾便急冲冲的坐上马车,就先有一个侍卫过来提醒他,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的马车就停在拐角。
“舅舅你怎么会在这里,父皇不是召集廷议吗?”来到拐角现果然是自己舅舅的车架,李承乾也不打招呼,直接马上了马车坐了进去。
一直安坐在马车里静候太子到来的长孙无忌,见天子殿下竟然在下人还没来得及通报的情况下,就上了车来。一时急忙之下,反倒没能没来得及起身见礼。
“殿下,在马车上又是地处闹市,微臣实在是不方便下车等候殿下,还望殿下见谅。”
“哎,舅舅你是当朝一品,又是我的亲娘舅,在朝堂下就不必这么拘礼,随意一些就好。”李承乾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无论是穿越而来的,还是那个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的灵魂,都是如此。再加上长孙无忌博学多才,极富机智,李承乾凡是也愿意多找这个舅舅,来给自己指点迷津,所以两人关系一直以来都极为亲密。
“正因为我是你的舅舅,就更不能清废这君臣的礼仪,否则的话这天下还不要打乱了。”
见长孙无忌似乎有就这个君臣礼制的问题,表一份长篇大论的趋势,李承乾连忙摆摆手,岔开这个话题说道:“对了舅舅,今天你不是一直都在宫中吗?刚才父皇召集廷议,你怎么反倒跑了出来,到了我这里来?”
看着眼前这位只有十二岁的皇太子,自打三年前从罗艺军中死里逃生以后,就好像整个人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如果不是皇上和自己的妹妹都一口认定,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的那个苦命外甥,长孙无忌恐怕真的会怀疑是否有人来冒名顶替了。
不过,李承乾虽然整个人都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这种变化在长孙无忌看来却是异常欣喜的。似乎自己的这个外甥一夜之间,整个人就那么突然的长大了。行事之间也不再似当初那般毛躁,有时候反倒好似是一个成年大人一般,一板一眼。
笑着看了自己的外甥一会,长孙无忌开口道:“殿下可知道,今天皇上召开廷议,所为的是何事吗?”
虽然有些弄不明白聪明如长孙无忌,为什么会问自己这么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李承乾还是乖乖的回答道:“想必是因为绥州城破,再加上颉利欺人太甚,父皇想要出兵与胡人决一死战吧。”
“不错,皇上正是再为此是犯愁,不知道殿下有什么想法,如果在大殿之上皇上问起,太子又该如何回答呢?”
“哦,我刚才还在为这件事情头痛,原本还打算去找舅舅,和我一起去劝劝父皇,不要跟颉利打这场仗,这几年我大唐虽说国力似乎也有好转的迹象,粮通天下也算是初步取得了成效,可这毕竟仅仅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还远远未到与颉利决一雌雄的时候,我听说范兴当年献给父皇的平胡十策前九策都是一个忍字,由此可见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大唐还的继续忍下去,所以我打算劝父皇再忍下这一回。”
李承乾所说的这番话,很是让长孙无忌感到满意,作为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孩子,能够有这般的深谋远虑,已经是难得可贵的。再假以时日,想比自己的这个外甥,定然会成长为一位不逊于当朝皇帝的明君。
“这一点,殿下完全可以放心,绥州城破距今已有七日,皇上严命边将坚守不住,早已摆明皇上并不是真的想打这一仗。”笑呵呵的给李承乾吃了一颗定心丸后,转过头来又接着说道:“不过,今天在朝堂上如果皇上问起殿下的话,殿下绝对不能劝皇上,反而要力主劝皇上打这一仗。”
本来,长孙无忌前面的那番话好歹让李承乾把心放回了肚子里,可是后面紧跟着的那一句话,就有让李承乾有些闹不明白了。
“舅舅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看着一脸不解表情的外甥,长孙无忌轻轻的缕了一缕胡须,无可奈何的说道:“此时此刻,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无不群情激奋,他们都在盼望着皇上能够与颉利决一死战,一雪前耻,而太子您这个时候的一言一行,可都看在他们的眼里,记在他们的心在敌军压境这种时候,百姓们想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太子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