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蒙古攻城失败
“是阿,王爷,不能再派兵前去攻城了,这样攻城伤亡实在是太大了。”又一个蒙古将领向忽必烈语重心长的进言道。
两个蒙古将领同时进言不要派兵,而且二人都是蒙古举足轻重的贵族,有一个还是忽必烈帐下资格最老的王爷塔察尔,张柔不再敢贸然决定,向忽必烈进言道:“王爷,攻取鄂州这么大的城池,伤亡在所难免,鄂州城防坚固,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拿下鄂州,只有不断的派兵强攻。”
“不断的派兵强攻,那我问你,你还需要多少人马才能够拿下鄂州。”塔察尔不屑的冷嘲热讽道。
“如果再派五到六队人马,或许有机会拿下鄂州。”张柔老实答道。
“再派五到六队人马还不一定拿下,哼,张柔匹夫,你要让我们蒙古的勇士们像你手下那些蛮子们一样去送死吗?”塔察尔咆哮着叫道。小理
“塔察尔老王爷请息怒?”见到塔察尔发怒,忽必烈连忙劝道,塔察尔是他帐下资格最老的王爷,连在都必须给面子,张柔被塔察尔戳到痛处,自也不敢多说一句,至于其它大帐内的其它汉人,蒙古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蒙古人向来看不起汉人,忽必烈大多数时候也偏袒蒙古人,所以这一时候无一例外的选择了闭嘴。
“王爷,末将以为张将军说的有理,鄂州城防坚固,想要短时间内拿下鄂州,只有不断的派兵强攻。”就在其它人不敢答话时,历史上蒙古的未来之星,带兵最终占领南宋,现在已经有了大将之风的伯颜站了出来为张柔说话。
“伯颜,你说什么,难道你想我们蒙古的勇士们继续去送死吗?”伯颜此话一出,忽必烈身边的蒙古将领们议论纷纷,责怪这个历史上蒙古的未来之星。小理
“够了?”蒙古将领们议论一会,忽必烈叫了一身够了,所有的人立刻安静了下来,忽必烈继续沉思了起来,他本人也有些赞同张柔的的观点,可这些攻城的士兵毕竟不是张柔自己所带来的士兵,里面除了汉军还有大量的蒙古人和色目人,这些可都是忽必烈自己嫡系部队,是忽必烈称霸中原的本钱之一,眼看着自己这些嫡系部队不断冲到了鄂州城下送死,蒙古征服史上蒙古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伤亡这么惨重的战争,忽必烈心中于心不忍阿。
“传令下去,放弃攻城,全军后退!”忽必烈沉思良久了,终于痛下决定下达了放弃攻城命令,张柔听到忽必烈这么说,立刻瘫坐到了地上,他心里估记这次可能为他儿子报仇无望了。
就在蒙古这边讨论是否增兵的同时,鄂州城下的蒙古军队伤亡不断的加大,蒙古军队在城下至少要保持城上宋军三倍以上兵力对城上宋军的攻击,才能够压制城下射下来的弓箭的抛下的震天雷,随着蒙古军队不断伤亡,又没有援军的支援,城上宋军的攻击更加的凌厉。
“鞑子跑了!”蒙古的军号声再次响起,鄂州城下的士兵开始撤退,而城上宋军却一片欢呼,此时杨林正站在城墙上观看战事,鄂州城的城防由张胜一手布置,杨林并不干预,杨林身为文官又是鄂州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本不必坐到这里,在大营里指挥调度就行,但杨林来认为作为鄂州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坐阵在这里,很有稳定军心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城池都是因为主帅贪生怕死,军心不稳而导致城被攻破,所以蒙古开始攻城后,杨林不理众人的反对,坚持守在这里,杨林平时很怕死,很多时候是因为他认为那样死很不值的,但是为自己的民族而死,他认为很值的,在二十一世纪,那个物欲横飞的年代时,他的心底下仍保持了一份拳拳的华夏之心。
看着蒙古人败退,杨林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他本人要比他看起来还要坚强,战争他已经习惯,战争就意味死亡,对于城下的战死的蒙古军队,杨林都没有丝毫同情,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全世界有一亿多人口死于蒙古铁蹄,其中有几千万是他的同胞,这些人对他来说恶魔,比侵华日军还可恶的恶魔,恶魔是根本不值的同情的。
杨林走到城边,蒙古军队正在后退,城下堆满了尸体,城上宋军的伤亡也非常的大,但由于居高临下,又有城墙的避护和改进火药配方后威力巨大的热兵器震天雷等优势,宋军的伤亡不及蒙古的三分之一。
全军为战死的将士戴孝三天并好好安葬战死的将士和尽一切可能治好受伤的人员,这是杨林每次和蒙古打完战后都要亲自交代的事情,杨林交代完后,才发现一直都没有见张胜,按理说张胜一直都在城上指挥,怎么突然不见了,杨林问一旁士兵,就在这时,城门大开,从里面冲出了一股宋军。
“张将军在那里。”一个士兵指着城外从城门里冲出来的宋军叫道,杨林连忙向城外看去,只见张胜正带领着一大队宋军向败退的蒙古军队杀去。
“张将军,回来!”杨林立刻想起了唐伯虎写给他那封战报是所说历史上张胜是出城迎敌时战死,难道历史要重演,杨林想都没有想就对张胜大声叫道,想叫他回来,可惜张胜好像并没有听到,继续向蒙古的退兵追去。
“御林军听令,快速出城,务必把张胜将军接回来。”杨林这时候还算冷静,立刻调动了身边他最容易调动,也是战斗力最强的相当于现代的特种部队的御林军前去接张胜。
“是!”这些御林军是皇帝专门派来杨林这个未来驸马的,这些人目前只听从杨林一个人的命令,杨林派了一半去保护赵雅晴和贾妙,另一半杨林留下备用,今天蒙古攻城,杨林把这一半都调上了城协助守城,这些御林军一听到杨林的命令,就立刻出城去接张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