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黄大麻子
盛夏如火,流年朝朝。
位于洞庭湖北面的华容县内,一处名叫禹山之地,此地青山环抱,碧水相映,风景秀丽。因自古相传昔年禹王治水曾登禹山,疏通九脉,西汉惠帝年间便始建禹王庙一座,距今已是千余年了。
故唐肃宗时,因肃宗曾登其上而祭祀,又于禹山庙东侧“姊妹山”腰建有一座文昌阁,庙宇雄伟,香火溢鼻。
至此,自唐以后,禹山渐成江南名胜,诗考曰:禹山嵯峨!毓衡岳七二峰之秀,钟湘水三千里之灵;眺洞庭八百里之淼,绍华夏三千年之史。
恰是在六月前后的模样,民人致祭禹王,山前杀猪宰羊,礼仪隆重,百姓持香祭拜,山道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许是辰巳之交,但瞧着山脚之下,有脚夫(轿夫)、脚市,待着客商佣雇行脚,各色软轿、脚撵、滑竿庞杂不一,要价也各不相同。其中官式软轿最尊,行脚一趟要价至少五百文钱,草扎滑竿最卑,一趟莫约百钱便可,自有大户、民人各自挑选,寻履适足,自讨方便。
便也说脚市之末,正有一副滑竿在待活儿,看那两个脚夫都是青头须眉的壮实少年,一身葛布常服,虽是旧得已经四处泛白,倒也还算整洁。只是那杆头瞧起来方方正正倒也不差,可杆尾却是一个满脸麻子的药人,估计是怕影响生计,便寻了一扇斗笠挂上纱帘,遮了面目。
这所谓的药人,其实也即是指的是那些得了天花之后,虽然自愈,却遗留痘疤甚多之人。虽不致如麻风病人那般塌鼻烂腮,形状恐怖,可也能比死侍这般因为基因突变而显出了怪形的差不了多少,青天白日之时见了,少不得要惊了小儿女子,夜晚瞧见只怕更是不堪。
也就说这俩少年候在脚市之末尾,倒也耐得住脾性,不久瞧得日头渐升,气温也慢慢升了起来,不少徒步上山的民人百姓拜过禹王祀过香祭倒也陆续下山,而与些从远处赶来的富户、高门,此时也陆续抵达山下,脚夫们自然也就开了市。
不久,脚市之中各色人等慢慢有了佣雇,不过两个壮实少年的滑竿却是少有人问津,倒不是说因为其中那药人少年容貌吓人之故,而是两人用来营生的滑竿太过拙劣,旁人的滑竿所设,若非软座也是坐兜,最不济也会用一扇躺椅来制,哪像这对少年般完全用未曾去青的毛竹生生捆扎,连个垫子都不放上。
但见得好一会,陆续来了几家大户,一叫便是六七顶软轿、七八架滑竿,可点来选去,却偏偏漏了这俩壮实少年的滑竿,负责杆头的少年便也忍耐不得,低声与杆尾的药人少年道:“麻子,你饥是不饥?”
被唤作麻子的少年闻言揉揉肚子,倒也粗声答道:“饥了!”
杆头少年闻言,便也转身从腰下拴着的一个袋囊里摸出个荷叶团儿,掰开一看却是麸米制成的饭团,莫约成人拳头大小。虽然早放冷了,可掰开时却依旧透出股稻米的清香,杆头少年将饭团一掰分作两半,就将稍大的半块给了麻子,然后笑道:“且先镇了饥荒,今日肯定开市,到时定然与你管够了!”
麻脸少年憨憨一笑,接过饭团便狼吞虎咽来食,几口就将饭团而囫囵送下了肚中。
而杆头少年却是小心的将手中半个饭团再次用荷叶包好又放回了囊中,到不是他一点不饿,而是存了心思,晚些再用,这俗话说得好:早吃也就早饿,而晚吃自然晚饿。
不久,就瞧着又一家大户慢慢行来,不但主人自己带来了上好的官轿载了家眷,妈子、杂使、奴婢也跟了好长一队,便有管家来寻脚夫助力,顺手便点了两个少年的滑竿,也不做人,只是用来搬运货物上山。
却也别说,少年的滑竿或许坐人不算舒服,用来运货倒是足够了,见二人也算实在,主动多运了不少杂物,加上杆头少年嘴甜脚勤,管家也不吝啬便给出了单边五十文钱高价来酬,自然引得二人连连道谢不止。
待齐整了莫约小半个时辰,这才随着大队上山,倒也探听得主家乃是从江陵府来的官宦,全家本是湖州人士,却在江陵府的任上致仕,乃是朝廷里的高品大官,这次是来禹王庙祭祀还愿,所以准备了不少祭品、善物要来布施祈福。
俩少年也不多事,倒也卖力跟着队伍上到禹庙,又连续搬运,倒也轻轻松松挣了二百文钱,还各自得了一套主家布施的麻布直裰。
这直裰乃是中衣,就此时民间风俗而言,倒是僧也穿得,道也穿得,而今大宋直裰多为僧侣穿着,亦有不少文人喜穿。
这等寻常一套麻布直裰,怕是百十文钱都不够本,如今却是平白得了,自然叫两个少年欢喜得紧,穿好之后也不嫌热,又将旧衣罩在外面。
便也说时间一晃就到了下午,那致仕的官宦一家在禹王庙中行了祭祀,还了心愿自然要走,虽是不用脚夫送人下山,但两个少年还是随队而行,就往华容县里走去。
不说得了两套善衣二百文钱也该相送,他二人本也计划去华容县里走上一遭,自然相随不表。
然而,行至半路,路过一道涧溪时,就听得溪边上游突有喧哗,众人便也停下来瞧看,但见得十数持着衣槌的盥娘一边哭喊一边沿着涧溪奔走嚎叫。定睛一瞧,溪中竟有一个木盆正在顺着激流而下,盆中还坐着一个莫约半岁的小人儿,却是不惊不恼,含着手指吃吃笑着。
瞧这模样,倒也不难猜出这该是盥娘用盆坐了小人在溪边作陪,却是不小心出了事故,正不知作何反应的时候,就听见管家跺脚唤道:“谁人搭把手,速速救人!”
话音才落,就瞧见抬着滑竿的俩少年互相望了一眼,便迅速的落了滑竿转身飞扑入了涧溪,扑腾着就往已经冲过了面前的木盆追去。
但见这涧溪倒也不深不宽,只是有些湍急,而二人水性也是极好,不过二三十息前后的时,便也齐齐追上,跟着二人一个推一个拉,护着木盆就往岸边返来。
然而,也就在快到岸边时,也就瞧见木盆一抖,在后推着木盆的麻脸少年突然身子一僵,便往水中沉去。
“麻子!麻子!”拉着木盆的杆头少年自然警觉,急忙叫唤,但见麻脸少年身子抽搐难言,眨眼就被湍流往下游冲去。
岸上之人瞧见皆是大惊,急忙分了人先把救小人的杆头少年救上岸来,又分人追着湍流去下游把那麻脸少年给救了上来,只是瞧着被救上来的麻脸少年全身弓曲如虾,双手屈指成爪,口眼歪斜,已然没了气息。
几个搭救的老人一瞧,便也齐齐道:“怕是在水中发了痫症!”
痫症也即是“羊癜风”、“羊角风”、“抽风”,这等病症在平地发时,尚有跌倒、碰头、咬舌、窒息的危险,何况还是在湍急溪涧之中突然发作,如今溺水倒也正常。
此时杆头少年早已叫人救上岸来,寻来一瞧,当即扶尸恸声大哭,喝骂道:“麻子!麻子!你尚未娶了我家三娘过门,你怎敢去死?”
摇着晃着,突然听见一声咳嗽,口眼歪斜的麻脸少年张口吐出半口白沫后幽幽醒来,却是瞪着一双大眼瞧瞧四周又瞧瞧正满心欢喜的杆头少年,突然张口问道:“你……是谁?”
“麻子!却不认得俺了?”杆头少年一脸既喜又惊,忙也扶了麻脸少年坐起,急道:“俺是杨家大郎啊!”
麻脸少年听得眼神愣直,怔怔道:“你……是杨家大郎?那……我又是谁?”
杨家大郎便也急道:“你是黄家大郎啊!”
麻脸少年听来神色依旧发怔,却听他口中碎碎念着:“黄家大郎?倒是还姓黄……不错!”
旋即又来问:“就叫黄家大郎?没名字?”
杨家大郎被问得一脸懵逼,想了想这才道:“名字?未曾听你说过有什么大名,村人倒是与了你一个黄大麻子的诨号,你可还记得。”
“诨号黄大麻子?”麻脸少年闻言一怔,先是将双手在眼前瞧看,跟着又一骨碌爬起身来扑至水边,借着水影来瞧自己相貌,待他看清水中的影像,乃是一个方头大耳、粗眉阔眼、高鼻大口厚唇,却又满脸布满了痘痕的少年人模样时,便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且笑声听起来中气十足,却又好似遭了魔怔一般,竟也是吓得周围施救和围观的人纷纷后退惊诧。
“如……如何了!可把人救了起来?”也在这时,就听得一串呼哧呼哧的声音由远及近,抬头一瞧却是主家的管家跑了过来,满头大汗的来问。
当即自然有人与管家来言,人虽然是救上来了,却怕是这黄家大郎先是在水中发了痫症,而后呛了水醒过来又发了癔症,看样子怕是事要大了。
也在这时,就见那黄家大郎似乎笑岔了气般,喉中嗬嗬直响,双眼也是要么泛白、要么咕噜乱转、要么变作斗鸡,众人正愕然的时候,就听他翻着白眼道:“我……我……俺……俺有名字!有名字!”
说着,就见他以手锄地来画,便也至上而下写了字来,抬头一个是“黄”字,跟着是一个“日”字,最下面是一个“天”字。
“黄……日……天?”众人之中,识字的人都是一惊,到是那管家将手一捋抚须,笑道:“什么日天,这分明是个少昊的昊字!此人却是名叫黄昊?少见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