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布长局重铸天下 整法制经济为重2

第九回 布长局重铸天下 整法制经济为重2

第三节

新建的宫殿内部装饰遍布金银、金碧宏伟,据说光正殿一处即耗费铜钱亿万计。宫中穷极奢丽,大修殿阁亭馆及楼台,房屋有近万间。在商人们的帮助下,迪古乃搜括四方珍奇物品置于其中,追求奢侈丽,无一处宫院相似。而且在宫廷之中凿水池修清泉,四周还满布名贵花木,无数怪石岩壑例于宫院。

当时由于运力不足,为了尽快完成,民工从涿州至燕京排列为近六十公里“人链”,左右手顺次传递建造所需的土石。为修建宫室,所伐木材皆为深山中的上等用材。

由于期限紧迫,不少劳工辛劳至死后,还要被诬指为逃亡,将其妻子儿女罚没为奴。

后来,由于死的民工太多了,已经影响到了工期,这位金主迪古乃来了个临时抱佛脚,下诏在周围内急征大夫,还授予医术好的医生高官。

搞得不少大宋臣子知道后都怀疑:是不是迪古乃觉得土地不够分了,利用营建中都的机会,故意多折磨死人,好再得免费土地啊?!

由于工期紧、时间短,再加上多年战乱,不少建筑工艺都失传了,宫殿的营建总也不能令人满意。

结果,有人提出把汴京和真定府尚存的宫殿拆除,把它们的各种配件运来使用。迪古乃当然是立刻同意,这样,在战火中幸免的部分宫殿和庙宇终于还是没能逃过金人的毒手,被拆除一空。

这消息为大宋得知之后,大家又一次愤恨不已:迪古乃拆的可是故宋的宫殿。可是,转念一想,这迪古乃还真是个怪人!拆宫殿也就是了,拆庙宇?他还真是不怕鬼神,也不怕那些木雕泥塑来找他算帐。

中都的皇宫建成之后,迪古乃派自己宠幸的商人和内侍一起负责验收,稍不如意就马上命人拆毁重建,浪费无数钱粮。

如此大修宫室成为一大祸害,不知冤枉花费了多少民脂民膏,大金集聚多年的资财被大大挥霍,也给无辜的百姓带来了不尽的灾难!

迪古乃还觉得验收的商人是由于对自己的忠诚,才会如此用心,大加赏赐。可迪古乃怎么都没有想到,那个出身旧辽汉人世家、精通汉学的所谓北方商人何文胜,正是与大宋天子赵惇相识的浙江商人喻寄性,是倾天网的卧底!他以深厚的汉学功底和搜罗来的奇珍异宝搏得了迪古乃的欢心,牢牢的在大金的核心扎下了根。

虽然大金朝廷中的有识之士对这些只知献媚君主,引诱皇帝滥用国力的商人十分厌恶,但此时却无人能猜得到,这不过是倾天网的第一步,真正厉害的还在后头。

大宋皇帝赵惇倒没有迪古乃收回皇权和强迫女真人迁都的烦恼,头顶着"明君"光环的他皇权稳固。正在利用干什么都没人能阻拦的时机,调整朝中的人事。

此前因为几个大案,朝中官员缺额甚多、急需补充。天子赵惇干脆借这个机会,再次大幅度削减冗官,一下子裁掉了近四分之一的官位,朝廷的机构再次精减。

清理完了朝廷,天子赵惇下一步做的就是拿自己家里开刀,削减宫室成员和宫里的服务人员,说白了就是给自己这一大家子减负。

一般的,皇帝住在宫中的所谓“一家子”,不算兄弟姐妹,主要是包括了自己、皇后、妃嫔、未成年的子女,以及未离宫的太后、太妃等等。

最多的是那些有名号的的后妃,皇家自然也有一套规据进行册封和管理,宋朝基本延自唐代,有品级但没个准头。

皇帝们大都在这上面比较随心所欲,以对后宫女人们的宠爱来晋升,有级别的就包括后、妃、仪、才人美人、夫、侍御数级。除后一般只有一人外,其它的地位越高、人数越少,最低的侍御就从来没个准数。这样算下来,后宫至少也有个几百位,好色的皇帝就不用说了,绝对是大大过定制。当年人称徽宗皇帝有三千后妃,不过是泛指,实际上远不止这些。

这样,为皇家提供服务的人员,按定制光宫里就得有七、八千人,有时还要过几万人之多,其中包括六尚二十四女官司、后宫内侍、宫女。

以太上皇赵昚来说,他自己的一家不过只有一后二妃、三子两女,总共只有九口人。而且,由于皇后早逝,五个孩子年龄相差悬殊,皇宫里头实际上最多只有四、五口子人。但按过去的老规据,就得有个几千人为皇家服务,再加上负责皇帝起居生活和宫廷事务的各级机构,已经是过了上万人,这还不包括为先皇赵构一家提供服务的人员。

现在,太皇太后、太上皇赵昚和两位妃子都搬去了圣行宫,这诺大个皇宫之中就剩下了天子赵惇和皇后马忆灵两个人,后面还是有一大堆内侍、宫女、女官和外廷应奉局、各个皇家工场的工匠为他们服务。

小夫妻两个,一个是从小生活在大食,野惯了的;另一个是从小在道观长大,和师兄弟们一样没什么人跟着照顾,单独在太**中生活时也从不执行什么规据。现在却被一大帮子人整天跟着,吃饭、睡觉都有人陪在一边,连夫妻同房也有人拿个本子在一边记录。

本来就不喜欢礼仪、规据的赵惇和马忆灵,被这些啰嗦事搞得是烦不胜烦。就这夫妻两个,还怕搞错孩子是谁生的?这不是纯粹在恶心人嘛。赵惇要宫内局把这些东西给撤了,可他们回奏说这是祖宗规据,必须有。

没几天就已经给这些宫内规据给折腾的冒火的赵惇,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老臣们一定会以“多育皇嗣”为由,要求自己多立后妃!

就如同当年,虽然不再多纳嫔妃是父皇的意思,但那些守旧之臣还是把责任都推给了母后。为了忆灵,也为了他自己不被这些臣子们给烦死,赵惇必须对这流传多年的宫廷规据动手了。

朝廷清理还不到一个月,天子赵惇就下了旨意,将后宫来了个大大的“瘦身”:一、宫妃制度取消,直接把自己寻花问柳的权利给否决了!管理偌大个大宋就够费时费力的,本皇帝没兴趣找一堆女人来玩儿什么后宫阴谋,也没兴趣天天解决后院起火的问题;二、后宫的附属机构,如六尚二十四女官司、后宫内侍、宫女、和外朝负责宫廷事务的机构,除太上皇赵昚处保持不动,其它也全部削减;三、除前朝的三大殿、后宫的御书房和御花园等还归帝后使用,其余宫院除留人看守打扫外一律关闭;四、从现在起,宫廷不再招收任何内侍;五、女官和宫女服役年龄最多到二十二岁,如果不被帝后看中,就可以离开宫廷回家。

第四节

天子赵惇这道旨意一下,叫好的有,更多的则是反对的谏章,臣子们大都觉得不能把宫廷搞的还不如一般大臣的家,也太不成体统了点。

谁知,大家的奏本一上,皇帝回了一句:“此乃朕之家事,无需廷议。”

有大臣还不服,当廷回敬了天子一句:“帝王无私事!”

反正,这位新君的脾气他们也摸着了,你跟他讲理没关系,只要言之成理他不会轻易火,但不能为反对而反对,那样皇帝根本不听。

天子才不怕臣子跟他争,很轻松的就堵住了臣子们的嘴:“天子尊严非以仪仗、宫规而来。宣和盛世,富贵荣华、宫规森严,结果为何?”

历来儒家讲究子为父隐,为人儿孙者绝不可提及自家前辈的过错,否则便是不孝!赵惇可倒好,直接揭自家曾祖父的老底来堵臣子们的嘴。

文臣们跟这位没什么避忌的天子讨论不起来,皇帝可以口无遮拦,可已经被儒家礼仪浸透了的文臣们如何敢不为尊者讳?打死也说不出口。就这样,宫廷改革再次轻易过关。

宫廷中经选择只留下女官、内侍、宫女共计百人,其他一律清退。这个事由原太**总管、现皇宫总管江却江公公负责。这一是皇后刚嫁来没多久,不了解情况,赵惇也知道马忆灵不会有这个心思来管这些事,也不想她难做;二是江公公跟随他多年,为人正直,对皇室忠心耿耿,晚辈们都十分敬重他,值得信任。

清退下来的女官、内侍、宫女,按身份和服务年限分为三等,都有不同的安排。

女官和宫女好办,以皇后的名义,自愿返乡的赐金银,由地方官府负责送到;无法或不愿意回乡的,按服务时间赐她们数目不等的金银,并暂时把她们安排在城外的行宫--凤仪宫中,逐渐为她们择婿,安排好她们今后的生活。

内侍们就麻烦了,他们已经是残疾,又没什么求生的能力,没有了出路,也不可能回原来的家。江公公建议给他们一些事做,他也是从一个小内侍一步步熬到今天的位置,知道这些没了根基的人最怕的是被人给抛弃。找点儿事做,让他们觉着自己还有用,也是免得他们闲下来闹事。

听了江公公的话,赵惇猛然想起,那天倾天网跟自己提到他们缺少既忠诚,又能够甘于寂寞、富有心计的人员。这些内侍从小生活在尔虞我诈的宫廷之中,那心计可是非同一般;至于忠诚,可以进行选择和确认。他们没了家、本身又是残疾,加入倾天网也许比一般人更加合适。

于是,赵惇把自己的这个意思和江公公、倾天网的几位大佬都商量了一下,让江公公帮着倾天网在内侍们中间进行选择,选出来的内侍直接交给倾天网进行训练。

天子还向那些加入倾天网的内侍许诺,等他们荣休的时候,皇帝将亲自为他们正名。这些内侍将得到与一般官员荣休一样的待遇,如果打算立嗣,他们所应该得到的封赏都将由后嗣继承,朝廷绝不会亏待他们!

这些内侍正如江公公所说,最怕的是被人抛弃!

无论当初他们是因何原因成为内侍的,但至少都是被自己的家人给放弃了,从内心里就觉得底人一等。如今,天子居然愿意将他们视同朝廷官员一体对待,给他们以尊严,而不是仅仅把他们当成是皇家的奴婢!被感动的他们的忠诚,并不亚于那些仁人志士。

其他被选剩下来的内侍,天子赵惇经再三考虑,按服务时间赐下保证他们今后生活的金银后,索性将另一座行宫——长乐宫腾出来容纳这些人,然后派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还有就是由应奉局代管的部分产业,既然机构撤消,这些产业也要交还给皇室。

天子赵惇这天有了些空闲,在宫中和皇后翻看应奉局送上来的登记册,看了没几本两人就已经是目瞪口呆!看着手上的册子,小夫妻实在是想不明白。

登记册里有皇庄百多座、良田近八万亩、遍布大宋的商业网络数个,还有分布于各地的宅院、观、寺庙等等不尽其数。还有一些产业,两个人想都想不到,如一些地方的居然还有属于皇家的赌场,还好没有妓院。

比较特殊的是当年孝贤皇后和两宫皇太后设立的义抚堂,由于战争基本停止,现在需要收留的战争孤儿已经很少,只有部分地区因天灾和民变导致的孤儿。之所以还没有撤消义抚堂,是因为太上皇赵昚怀念皇后,不忍取消。

这时,江公公从外面走了进来:“两位陛下,安平王和定义王两位殿下来了。”

“有请。”

赵惇还是老样子,对礼仪根本不放在眼里,登基前就跟自己的家人打了招呼:在外朝担心文臣们的谏章,执行君臣礼仪;回到宫里一切照旧,他没兴趣看自己家里人行礼、还礼的。

所以,赵适和赵平进来的时候,夫妻两个还在看册子,兄弟俩也没行礼。

等坐下来,年轻直率的赵平才不会跟赵惇客气,伸手拿了一本:“皇兄和皇嫂看什么这么入神?”

扫了一眼,然后赵平的眼睛就瞪圆了:“嗯?皇家还开赌场?开玩笑的吧?”

安王赵适也吃了一惊,连忙取过一本,翻看了几页,笑了起来:“平弟,你这话可千万不能在外臣跟前说,会被人笑的。”

“适哥,你好象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也不明白的马忆灵,这会儿好奇的问道。

赵适看了正在研究册子的赵惇一眼,好笑的问道:“惇弟,你不会也搞不清楚这些产业是从哪里来的吧?”

“我从来不知道皇家的产业究竟有多少,怎么会知道它的来路?”赵惇头也不抬的回答。

“陛下还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除了皇庄和田地,这些产业大多来自‘没入宫中’。”

赵惇懊恼的在自己头上拍了一下:“咳!我怎么这么笨,居然一点都没想到。”

赵适笑着摇摇头,自己这个二弟还真是一时糊涂一时明白,这么个聪明人却常在一些常识问题上出笑话,好在他明白的时候多:“没收犯有大罪的罪犯财产时,有一部分就要归皇室,这就是‘没入宫中’。管理这些产业的应奉局有的时候会把它们变卖,但大部分会留下来。至于,它们每年收入多少,根本是笔糊涂帐。当初母后在的时候,也曾经清查过,但没多久又恢复原样。”

“为什么?哪有搞不清楚的帐啊。”马忆灵从小看着家人经商,帐目清楚、明了,当然不明白这宫廷和朝中的弯弯绕绕。

“不是帐搞不清楚,而是利益的问题。”赵惇把手上的册子放了下来,指着翻开的一页:“你们看看,这是临安附近的一座皇庄,占地足有两千多亩,庄中光佃农就有几百户。结果,近三年的经营居然是亏本!你们相信吗?”

“怎么可能?!这些年临安附近风调雨顺,百姓们的收入都提高了,皇庄应该不用交赋税之类的,怎么还会亏本?”赵平莫明其妙的挠挠自己的头,皱着眉头问道。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血铸山河之两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血铸山河之两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回 布长局重铸天下 整法制经济为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