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为将者 只有忠
光熹四年,六月,大汉征西将军伏德,持节,领兵三万骑,受命出征西域。
大军浩浩荡荡,分两路出击,一路为主力,由伏德率领,共两万五千骑,直出玉门关,攻伐汉军最忌惮之敌,潜逃域外的韩遂所部。
另一路为偏师,以新任命的平西中郎将董卓、戊己校尉曹操等将为主,出阳关,负责在主力讨伐韩遂时,监视和应对于窴、鄯善、疏勒等西域反叛大汉之国动向,若是他们有与韩遂联合,共抗大汉的意图,必须将其等拖住,策应主力大军攻韩遂,直到主力大军灭了韩遂赶来会合为止。
虽然西域诸国此时与率兵攻略西域的韩遂为敌,但不代表他们会一直和韩遂结仇,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样西域反叛之国都明白,韩遂再厉害,也就是霸占西域一隅,大不了自成一国而已,可是汉朝不同,汉军杀来,就有可能国除人亡,由不得他们不和韩遂联合。
现在的形势,恐怕就是汉军主动宣传大汉只是讨韩遂之贼,并且和西域诸国再次建交,没有征服之意,恐怕这些西域国家都不信。
原因很简单,毕竟大汉国如今的军事最高长官是那位名扬域外,杀俘成瘾,灭国屠族成性的“戾龙”伏泉。
有这么一个对外战争前科严重的人掌权,并且,此番出征西域的汉军,有很多都是伏泉所辖的精锐老卒,当然由不得西域诸国恐慌。
因此,对他们而言,只有先联合所有势力,把实力最大,也最可怕的汉军驱逐,之后才有可能再让他们就西域的划分,进行斗争。若是他们依然在内斗,那无疑是给占尽优势的汉军机会,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这么干。
很显然,能以微小势力,逼得大汉放弃西域的西域诸国,可不傻,会怎么做稍加思索,便就知道了。
更何况,就是西域诸国傻,但那老狐狸韩遂可不傻,伏泉确信,一旦韩遂知道汉军出塞,为他而来,必定会主动和西域诸国和好,甚至割地赔款,也在所不辞。
毕竟,韩遂对付汉朝没把握,可对付西域诸国,那就信心万分了,就算割地赔款,但只要击败汉朝军队,令汉朝没有心思再攻西域,韩遂照样有把握对抗西域诸国。
究其原因,自然是如今的汉朝,在伏泉的掌控下,变得太强大了,至于韩遂会不会投降汉朝,暂时希望不大。看看其在真实历史上所为,伏泉知道,对于这位野心家而言,除非是事情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否则他是绝对不会退步半分的。
也正是考虑到这些,伏泉在战前了解到西域形势后,就和诸谋士一一商讨,最终便定下了这两路出击的战略,至于如何进攻,那就是各部将领自己的战术能力了,军事起家的他,懂得什么东西该死死抓住,什么东西该放手,以现在没有即时通讯的时代,权利该下放的时候就要毫不犹豫的下放。
玉门关,始置于前汉世宗孝武皇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玉门关、阳关即是此两关。
因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后为了巩固边塞国防,便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同时为前汉玉门关都尉治所。
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其始建于前汉世宗孝武皇帝元鼎年间,前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
作为大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其一直是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阳关凭水为隘,据川当险,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又与玉门关南北呼应,因此一直是古代兵家在西北地区必争的战略要地。
玉门关与阳关,一南一北,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此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是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出敦煌郡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
六月初,伏德率两万五千精骑,七万余匹战马,出玉门关数百里,便遇到了第一股数十人的斥候敌人。
看其穿着,虽有些西域胡族衣饰,但还是汉人无疑,当下命先锋马超率百人战之,俘三人,其余皆亡。
分批细细拷问,汉军得知,韩遂知道汉军出塞后,便一面修书西域各国求援,另一面便是整合兵马,与汉军决战。
而韩遂大军的具体实力,也被侦知,其大概有骑兵两万余,步卒四万,合约有七万人,皆为汉胡杂军。
得知韩遂如今的实力后,却是令所闻诸将震惊不已,实在是当初只能带着万人左右兵马出逃的韩遂,这才在西域几年,便有如今兵力,这兵力可是当初他逃跑后的数倍以上。
当然,在场也有人对比并不感到意外,毕竟,韩遂纸面实力是如此,但真实实力,至多精锐两、三万人而已,不会再多了。
之所以韩遂实力增长这么多,原因也很简单,他在进入西域后,便实行了不降变杀的残暴手段,一下子就拿下了不少移支和车师二国的地盘。
这二国都是西域诸国中,实力不大的国家,其中车师在西域未隔绝前,更是因为实力弱,在大汉和西域诸国间徘徊,那戊己校尉治所所在戊己校尉城便在车师国内,若非是西域大势不可为,也不会有胆子反叛。
二国的实力弱,与韩遂这些从凉州逃来的边地精锐比,自然不敌,被韩遂初期蚕食大半地盘当然没什么不可能了。
接着韩遂有了地盘,便四处扩张了,不过这家伙很有心机的没和那些西域大国斗,只是不断吞并小国。
本来,那些西域小国也是向其他大国求援的,只是西域大国并未理会,毕竟,西域诸国虽然反叛大汉,可内里都是一盘散沙。
在见到只有韩遂这一支人数少的汉人逃亡军来西域后,他们根本没有在意那些西域小国的求援,毕竟,他们怕的也只是汉朝,而且,那些西域小国,也是他们暗地里想要吞并的对象。
因此,在韩遂攻略那些小国时,如于窴、鄯善、疏勒等西域大国,不仅对各小国求援不理不睬,反而还在可以占便宜的情况下,悍然出兵,吞并了那些小国的地盘。
也正是因此,韩遂利用西域大小国之间微妙的关系,不断为自己谋利,在得到更多地盘和人口后,不断征兵,打造军械,甚至军械不足,还暗地里通过伏泉安排在凉州的所谓走私家族的暗线,用西域的珍宝换取汉朝军械,这才有如今的实力。
而西域大国也正因此,为他们曾经的贪婪和漠视付出了代价,有了实力后的韩遂,终是暴露可他的野心,率兵接连攻打西域大国,并且胜多败少,实力和地盘不断扩大。
这其中,伏泉暗地里给韩遂的军械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如今时代,敢和大汉比军械的,恐怕还没有人可比。
当然,伏泉如此默许,自然不是为了养虎为患,让韩遂独大的,他这样做就是为了让韩遂和西域诸国消耗,以备将来汉军征西域,减少西域本地的反抗阻力。
也正是因此,伏泉一直禁止强弩这些东西入西域,只是给予刀剑箭矢等方面的帮助,反正西北之地武库多,就是给韩遂换装数十万人,都绰绰有余,何况也就几万兵马。
而且,能用这些汉军多余的库存,去换的西域珍宝财货,弥补国库经用,伏泉反而觉得是赚了。不过,这些东西自然不能传出去,知道这事情的,除了经手的伏泉亲信官吏外,也就只有皇帝和太后知道。
至于为何告知二人,得到二人允许,自然是伏泉不想留把柄,若是有人知道此事,告他通敌卖国,那不是惹得一身骚吗?说不得,这也会成为他倒台的主要依据。
了解韩遂主要实力后,汉军又一路西行,期间又遇到几路韩军,虽一一捕杀,但终是令几人逃脱,使得韩军知道消息,两军最终会面于西域天山下一处空地上。
碍于韩军立寨安守,而汉军远来,周师劳顿,故而伏德于韩军五十里外立寨,待军士休整后,再与敌对阵。
韩遂也不知是在西域崛起,性子猖狂了,还是发疯了,主动下战书,约定三日后决战,伏德年轻,受不了激,也未和麾下将士讨论,便应战,众将无法,只能各归营地准备。
三日后凌晨时分,天尚未亮,只能看到黑夜中的一丝白光,在汉军最西侧带兵安营的张辽,已经起了身。
苦等三日,终于将要迎来大战,张辽心里可是欢欣不已,其实他的睡眠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两个半时辰而已。
只是,张辽不仅未觉疲倦,反而精力充裕,自觉足以打死一头老虎,乃披甲戴胄,行出大帐。
此刻张辽的身份,乃是征西将军麾下别部司马,掌一千骑,此番,他是和高顺一起,少数被伏泉调派的并州兵将,就是原来的并州大将吕布,至今还因为前番政治上的黑历史,被伏泉安在幽州继续做着辽东属国都尉,难有寸进。
虽说护辽东属国都尉,也是两千石大员,但是自大汉在伏泉手下在外驱除四夷,在内平定内乱,就是幽州边地,都难有战事。
而吕布被安排在幽州,就是他实力再强,可没有战事最终也是无功,而无功的话,自然也是难有寸进。
在张辽看来,恐怕这就是所谓的明明看似重用你,其实就是让你坐冷板凳到死,至于原因,是个人都知道,还不是当年吕布和丁原,先有助何进之事,后来又在何进亡后,主动带兵围孟津,这种政治前科,现在能让他继续做一方大员都是伏泉仁慈所为,除非是他气消了,放过他,否则终生都难为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了。
当然,吕布还可以继续做武将,可丁原就差了,当年丁原被伏泉以天子名义一纸诏书,调入京师为九卿少府后,未及半年,就被朝廷以穰灾名义罢免归家。
此后,这位曾经也在大汉北疆立下不少功绩的并州刺史,就仿佛被朝廷忘了一样,一直未被起复,而朝堂之中,明眼人都知道为何,除了少数党人偶尔会在朝堂举荐他外,再无人敢提他,可以说此生丁原是废了。
不过,丁原、吕布因为是主谋,为伏泉忌惮,而张辽却很幸运,虽然他当年也参与丁原、吕布之事,但毕竟是忠于王事,丁原、吕布二人当年为其州内上官,又有大将军何进手书,由不得张辽听令。
因此,伏泉并未因他当年参与而一直记恨,此番出征西域,特别调了他和高顺,这两个并州有数战将,出师西域。
对比,张辽很感激,特别是伏泉任命他为一部司马,这更让他感恩。虽说司马一职,对比他以前的职位是贬职,但别忘了,这是在西征军中,西征军队一共才三万人,张辽掌兵一千,这可不是小数目了。
毕竟,此番西征,伏泉虽然没有安排关羽、黄忠这些朝廷有名大将参与,但也是从天下将领里,提拔了不少英才来,张辽能从这么多人里面,成为司马,足可见伏泉对其看重,是以,张辽也对伏泉的抬爱,大生士为知己者死之心。
至于对于伏泉将昔日对他有提拔的丁原、吕布二人,如此对待,张辽却不记恨,终究于他而言,忠于王事而己任。
若是当年伏泉早入雒阳,在张辽想来,那时一旦小皇帝刘崇取得大义,恐怕在孟津港外,他张文远是第一个率兵诛杀国贼丁原、吕布的,即使二人对他提拔有加。
终究,为将者,只有忠,非为个人而忠,而是为大汉而忠。
浏览阅读地址: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