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轻财好施,以任侠闻

第76章 轻财好施,以任侠闻

所以说黑山军这股势力应该拉拢,而不是与之为敌。

之后可以从其共推的首领张燕下手,历史上他也是乐于被朝廷招安的,说不定这一世也有机会招安他。

除去这些势力不谈,乌桓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大势力。

乌桓这个民族拥有游牧民族的独有特点——贵少轻老,也就是看重年轻力壮的人,轻视年老体弱之人,而且血族复仇之风盛行。

血族复仇这种风俗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时期。

当时出于一个共同祖先的氏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胞族和部落也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

因此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各种关系中,血缘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一氏族和部落的人,有相互帮助和相互保护的义务,而个人也只有依靠氏族、部落的保护才能生存。

当氏族或部落的成员受到外来伤害时,则视为对本氏族或本部落的伤害,就要杀死对方的人员为之报仇,这就是血族复仇。

同时历史上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和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明确规定保留血族复仇的习俗。

正因为如此习俗,导致乌桓人人人好斗,常年战斗的他们,战斗力十分强悍,其骑兵更是骁勇善战。

不过正是因为其骁勇善战,所以常常被汉朝征召参与对匈奴的战争当中,因此乌桓人对匈奴人很是仇视。

当然,乌桓从没建立过一个统一的势力,其著名的首领只有一个蹋顿。

但是蹋顿掌管的乌桓势力跟并州的乌桓势力八竿子打不着,因为也就是在今年初平年间(190年),乌桓的单于丘力居去世,儿子楼班年幼,从子蹋顿有武勇智略,因此由他代立为单于,并总领右北平、渔阳、上谷三郡的乌丸部落。(注:这三郡都在幽州)

所以说现在并州的乌桓部族是一片散沙,不足为惧。

如果刘协想从白波军和老单于之子于扶罗入手,那完全可以利用乌桓对匈奴人的仇恨,帮助于夫罗登上单于之位,

一个受控制的匈奴单于总比一个不受控制的匈奴单于好,况且乌桓绝对愿意看到匈奴因为这次单于之争元气大伤。

所以说,就算乌桓不帮于夫罗争夺单于之位,也会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

......

将并州大部分的势力的实力与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捋清楚后,刘协这才朝贾诩问道:“文和,你和朕详细解释下为何要先从王匡与张扬入手,先利用韩暹与杨奉与白波军扯上联系不行吗?”

当然刘协是不会说明是要利用与白波军合作的老单于之子于扶罗的名义入驻并州讨伐匈奴的。

因为血鸽在并州的势力并没有那么强大,只是对并州各势力的情况稍有了解,是不会对此等私密之事那么清楚的。

毕竟于扶罗正处于流亡阶段,断不可能轻易暴露自己的行踪,所以他与白波军的合作是一个秘而不宣的事情,几乎没有人知道。

贾诩微笑摇头,他不知道其中蕴含的真相,只当刘协还小,考虑的还不够周全,耐心解释道:“陛下,谁又知白波军肯不肯与我们合作,再加之他们乃劫匪,四处劫掠,居无定所,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据点,所以说我们不能先从他们下手。”

说到此处,贾诩呷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陛下,吾等如想夺取并州,万万不可操之过急,需徐徐图之,先在并州南部低端站住脚跟,然后远交近攻,分化并州各种势力,然后再一举鲸吞并州!”

刘协点头称是,贾诩说的战略很是稳妥,按照他说的那么做也不是不行,反正先占领河内与上党与联系白波军又没有冲突,可以同时进行。

“文和,按你所言,朕该如何在河内郡与上党郡站稳脚跟呢?”刘协轻笑,“河内的王匡和上党的张扬,其二人听闻都不是那么好相与的人,说不定包藏祸心。”

继而自嘲道:“他们二人可不会理会朕的命令,毕竟圣旨出不了洛阳啊!”

贾诩不予置否,“张扬此人性仁和,无威刑,根本无法统御部下,不足为虑,大义压之便是。而王匡此人在河内屯兵三万,手下还有大将方悦,又是讨董十八路诸侯之一,不可小觑。”

说到这,贾诩冷笑不已,“就怕这个‘轻财好施,以任侠闻’的王匡、王公节,先假意让陛下军队入驻,然后阴险地在背地里捅刀子。”

刘协颔首,心中很是赞同贾诩对王匡的看法,因为王匡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的确不咋滴。

年轻时的王匡与当时清流派名士蔡邕的交情要好,本身又不吝啬财物,热衷地将金钱大量的施舍他人,又爱出头,时常帮助他人,惩恶扬善。

所以得到一个轻财好施,以任侠闻的美名。

而后在中平年间,王匡被大将军何进任用,担任大将军府掾。

当时何进有意诛灭宦官,在强迫其妹何太后支持他之后,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征召许多名豪杰一同招兵买马,做好歼灭宦官的准备。

因此,属于何进部属的王匡为了执行他的命令,返回家乡兖州泰山郡征兵。

他成功征招五百名强健的弓箭手,并且运往位于西边的京师洛阳,准备在起事时使用。

然而,在同年八月戊辰日(9月22日),以张让为首等多名宦官抢先杀害何进,使得整体计划化成泡影。王匡知道消息后有意躲避家乡。

不久,袁绍再度联合大家讨伐宦官,使得王匡决定与袁绍等人联手。

最后,以袁绍、王匡为首的人马率军进入承明堂,顺利地除掉中常侍高望等二名宦官,以及其他宦官。

政变发生后,王匡返回故乡观察时事,不久受朝廷的征召,成为河内郡太守。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王匡与袁绍在河内郡汇合。

在讨伐董卓期间,为了稳固基地河内郡,王匡派几名读书人到郡县中暗中观察官民的行为。

只要发现有人犯罪,就抓来押入牢房,严刑拷问他们。

这些嫌犯必须拿出钱财或物资才可以抵罪,否则就要与其宗族一同处刑,以便得到更多的钱财和物资来充实自己的势力。

总得来说王匡这人对于钱财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

年少时,他乐于助人,会毫不犹豫地把钱财给予其他人。

但是,任河内郡守时,为了物资需求,产生向当地官民进行榨取物资的念头。

当时,因讨董的缘故,需要一些钱财和物资在战场上利用,故借由拷打被抓来的官民,交出钱财或物资用来赎罪,并以罪犯连同宗族处刑,打消犯人不想以拿出物资抵销罪名的念头。

所以说现在的王匡不再是年少时那个轻财好施,以任侠闻的王公节,而是变成了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河内郡守、乱世诸侯的王匡。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帝刘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帝刘协
上一章下一章

第76章 轻财好施,以任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