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秦核舟又略懂了
“哪里不服众了?许多博物馆都陆续使用柿蒂纹,除了一些顽固学者强行反对,柿蒂纹基本上已经盖棺定论了。”
副组长王青剑眉一竖。
关于柿蒂纹的命名,已经不存在困扰了。
京华第一学府的梁理教授和李坚教授,这两位泰斗级学者,已经用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科学推论,为其命名。
一切的考古出土,与残留的资料,都将真相指向柿蒂纹。
……
“但我觉得过于草率。”
“刘教授,无论何种研究,都必须讲求证据,你要说出一二三五六出来,才可以让人信服,否则,就会被视为捣乱。
梁教授和李教授难道是依靠直觉吗?还不是依靠海量的资料与成百上千的考古文物,遵循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才得来的结论!”
王青皱起眉头,显得有些不耐烦。
这个刘教授,什么论证论据都拿不出来,却一直反对金陵博物馆提前给文物换上柿蒂纹的命名。
这让王青极其不愉快。
你既然反对,就要说出反对的理由啊,空口无凭!
刘教授沉默了。
根据他多年的研究经验,加以直觉来判断,柿蒂纹肯定不是真实的名字,可一时半会儿,刘教授也找不到驳斥的证据,只能不停叹息。
……
此时。
秦淮推门进入。
学者们回头看向门外,当看到一张年轻的面容,神色却是有些一言难尽。
对于这位唐馆长三顾茅庐请过来的组长,他们不知该如何形容。
一方面……
秦淮曾经有过一篇重量级的论文——三星堆青铜文化中的巨物崇拜。
那一篇文章,为三星堆青铜文化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也让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得到了佐证。
毫不夸张的说,仅仅是凭借那一篇论文,秦核舟在考古学界,就有不低的地位。
但另一方面,这位组长,却是没有半分责任感!
整整六年,来金陵博物馆监督文物修复组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天。
宛如文物修复组的贵客一般。
“秦先生。”
众人礼节还是没有落下。
“你们好。”
秦淮则是悠悠然来到会议桌前,观看文物修复组,还有文物研究专家工作。
……
“秦先生知道柿蒂纹吗?对柿蒂纹,有什么标新立异的见解?”
作为付组长,王青有心想要套出秦淮对柿蒂纹的看法。
秦淮,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呢,或许没有。
但没有关系,没有就没有嘛。
如果随便一个问题,秦淮都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也太恐怖了!
术业有专攻,秦淮工作的重心,可不是研究青铜器上的纹饰!
果不其然。
对于王青的询问,秦淮神情颇有些茫然。
柿蒂纹?
什么柿蒂纹?
有这种纹饰吗?
秦淮在脑海中,将所有他了解到的纹饰全部勾勒出图形,尔后与柿蒂二字一一匹配,发现并没有柿蒂纹。
“柿蒂纹是什么类型的纹饰?新出土文物上出现的吗?”
和专家组们不在一个服务器的秦淮,极其认真的抛出心中疑惑。
几位专家面面相觑。
不是吧?
秦核舟连柿蒂纹是什么纹饰都不知道!?
而且还说出新出土文物上的独特装饰这种低能的话?
专家们强行憋住笑意。
文物修复师不知道柿蒂纹,就像初中生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说出来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啊!
秦淮不知道,也要不懂装懂才对……
……
“能否解释一下?”
见几位学者神色古怪,秦淮颇为疑惑。
嗯……
几位学者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抱着看破不说破,人艰莫拆的心态,将一张图稿,递给秦淮。
秦淮瞥了一眼,恍然大悟。
“这就是柿蒂纹?”
嗯……
嗯……
十几位学者无言以对。
难为秦核舟还能如此淡定……定力非人啊,换做其它学者,早就老脸一红了。
“这个我倒是看过,而且汉服热爱着喜欢添加这一种纹饰,不过谁给她命名为柿蒂纹呢?考证颇为草率啊。”
秦淮放下图稿,微微摇头。
巧合的是,对于‘柿蒂纹’……他略懂一些。
听到秦淮的话,刘教授眼前一亮。终于有学者跟他执相同见解了!但秦核舟能够摆出科学可靠的论证吗?
若是不能……恐怕会被其它学者讥笑吧?
刘教授自己闭关搜寻资料,整整搜寻了一个月,翻遍了几十部有关于青铜器纹饰的专著。
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秦核舟能够临场发挥,找到驳倒柿蒂纹的证据吗?
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
刘教授完全不抱期待……
其它学者也是挑了挑眉。
哦?
秦组长这是强行挽回颜面,还是?
“柿蒂纹的命名,是由考古学界,两位泰山北斗,梁教授和李教授的完成的,现在已经向文物局申请确认文件了。秦先生说的草率,我不敢苟同。请说出具体考证。”
王青挺直胸膛,颇为骄傲,毕竟他就是两位泰山北斗带出来的得意门生。
秦淮说这份考证有些草率,让他生出不满。
秦淮处之若素,具体考证啊……
当然是有的。
而且非常简单。
“古人是非常注重生活实际的,无论是天文历法,还是水利设施,生活科技,都是建立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这一点,你们认同吗?”
十几位学者颔首。
当然认同。
古人最讲究实用主义了。
算术的韩信点兵、天文的精确测量、医学的中药理论、农业的二十四节气,无一不是从生活实践出发。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从生活实践知识来看,就从中医药理罢。”
秦淮从容得一塌糊涂。
没有丝毫慌张。
而且给人一种,思路清晰的即视感。
中医药理?
十几位专家被唬住了,面面相觑,不知道秦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完全想不明白秦淮该如何破题啊。
专家们暗暗沉气,坐看秦淮分析。
“有一本书,叫做《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这本书中有一个案例,案例出自津市沽唐区中医院的一项研究。
该研究旨在验证中医古籍中的一个避孕药方。
该药方与柿子有关——取带柄的柿子蒂四到七枚。将带柄柿蒂放瓦上焙干研末存药性,妇女月经干净后两天后,黄酒三十克送服。连服两天,服用一剂,避孕一年。一年后如果想恢复生育,可以再吃四到七个柿子或柿饼。
该院实验一共二百四十九例,追访十三例,共三百五十一个月经周期,认为有效。”
秦淮娓娓道来,他并没有胡说八道,确实有这本书,也确实有一项验证、证明。
但一群专家蒙圈了。
我们正在讨论考古,你为什么讲避孕呢?
话题偏了整整十万八千里!!
许是看穿了文物修复组学者们的疑惑,秦淮继续开口解释:
“好了,我们知道了柿蒂蒂药效,再回头看‘柿蒂纹’。就会发现,柿蒂纹已经不攻自破了。
因为在农耕时代,多子多福才是美好祈愿,譬如诗经《大雅·緜》中有:绵绵瓜瓞,来形容子孙绵延不绝。既然如此,古人会将避孕的东西装饰到生活用具上吗?”
秦淮一字一句的分析着,每一个字,都是专业知识,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胡编乱造,而是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环环相扣,将答案解剖开来。
话音落下。
一群学者面面相觑。
迷茫。
咀嚼。
消化。
最后……会议室内,尽是震惊的表情。
卧槽!
这个太有道理了吧?!
作为古代极其重要的中医理论,中药的知识,已然渗透到方方面面,就连宫斗的妃嫔,都会使用麝香流产,故而古人,绝不可能忽略柿蒂蒂药性。
既然不会忽略。
那么真相便呼之欲出——柿蒂纹,是错误的命名。
想到这里,一众学者惊恐的望着秦淮。
两位考古界泰山北斗苦心孤诣的研究,似乎在秦淮的三段话中,土崩瓦解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