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学习印度,赶超印度

印度软件产业的起步比中国早,现在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今天,印度已经成为了国际化的软件外包生产基地,拥有一大批管理体系规范、生产规模较大的现代化软件企业。最重要的是,印度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软件开发管理、软件人才培养、软件市场拓展、软件外包服务等方面积累了非常深厚的经验。

印度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在软件外包服务领域,仅以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为例,该公司因将软件开发转包给印度就节省了6亿美元的开发成本;目前,印度最优秀的软件企业已经在美国市场上对美国顶尖的系统集成商构成了挑战;许多公司最初因为成本原因选择印度企业,现在则因为质量原因而继续使用印度企业开发的产品。

印度软件产业的成功经验可以成为中国软件业同行学习和赶超的对象。特别地,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和掌握软件外包服务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流程,需要学习开拓美国市场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寻找在软件外包领域起步的关键途径。例如,中国近来获得了许多日本公司的软件外包订单,这是开展软件外包服务的一个不错的开端。

虚心向印度学习不等于照搬印度的制度或方法。在学习印度的成功经验之余,中国还应结合国内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比如,在产业定位方面,软件外包可以成为中国发展软件产业的契机,但中国还应该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更高的目标:中国市场规模大,中国软件企业在企业应用、移动通信、嵌入设备等特定的市场领域中有相当多的空间和机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市场优势。再比如,中国在程序员的培养上相对成熟,但印度在培养软件企业管理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取长补短,灵活运用,这才是学习和借鉴的关键所在。

抓住WebServices的发展契机

WebServices技术是少数可以改变软件产业面貌和软件应用模式的技术之一。对最终用户来说,WebServices技术可以将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整合在一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应当说,WebServices技术的发展是全球软件企业面临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谁能够抓住这个契机,谁就能在未来市场更强调服务质量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中国软件产业的现状和中国软件市场的特点更适合发展以WebServices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服务。目前,微软等国外公司在盒装软件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在软件服务市场上,比如在ERP、CRM、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行业市场上,中国公司就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行业或服务性软件往往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同时还需要咨询、升级、维护等一系列相关服务。中国软件企业更容易满足本地化的需求,更容易贴近客户业务向客户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因此,中国应当抓住WebServices的发展契机,在软件服务的市场上,利用WebServices技术,全面提升服务的质量和层次,进而提高中国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以人为本

软件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软件人才特别是软件管理人才的竞争。中国有很好的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软件人才,但那些希望成为优秀软件人才的中国学生们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学习期间应当加强实践。软件科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微软的大部分程序员在大学期间都编写了10万行以上的程序,而中国的大学生们有时会忽略动手实践这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们互相比较的是个人能力,是个人的学习成绩。但到了公司以后,一个人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团队精神,他的协调能力和他的管理水平。因此,学生在学校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此外,如何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真正的软件产品,这是所有的研发人员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应该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市场意识,将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这两个环节衔接好。

最后,中国在培养各种类型的软件人才的同时,应该着重注意培养精通专业技能、熟悉现代软件架构、具备领导才能、有远见卓识的管理型人才。这是中国软件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话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话题
上一章下一章

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