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蛇的传说(2)
“人心不足蛇吞相”缘自一个典故: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人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要求简单的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一直到他做了宰相还不满足还要求做皇帝。蛇此时终于明了人的贪心是永无止境的于是一口就把这个人吞吃掉了。
所以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故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
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说:人的贪欲无止境就像小小的蛇竟要把庞然大物的象吞下去一样.这个俗语原从成语"巴蛇吞象"演变来的."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意思是:有一种巴蛇能吃大象(传说巴蛇生于南海黑身子青脑袋长8oo尺)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明代学者罗洪宪诗:“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清?翟灏《通俗编?禽鱼》)
在民间还有一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农民遂当上宰相.他当上宰相后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怕哪一天死掉丢下这万贯家财.于是就想到长生不老之法.听说吃龙蛇心能够长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没回来.古代典故和民间传说有所不同.一个是说蛇的贪婪——"蛇吞象";一个是说人的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这大概是口头文学传播演变的结果.无需鉴别真伪都是比喻贪心不足不得好下场.教育人们要克制**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长乐".当然这句话用在事业上学业上是消极的不对的而在克制私欲和贪心上则是有其可取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