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美女为何物(2)
隋唐时期:雍容富态、健康自然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这一时期,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大有西方现代“性感”倾向。从魏晋时期开始,女性之美开始获得了独立的价值,得到欣赏和珍视。荀粲曾说“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在这种美德独立宣言的鼓舞下,女性开始走向对于美的自觉的追求。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当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在化妆上,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花木兰从军后回到家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这种装饰的体现。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这在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可得到印证。图中所画的女子,云鬓蓬松,上戴硕大的折枝花朵,并簪上步摇钗,衣着轻薄的花纱外衣,另佩轻纱彩绘的披帛,内衣半露,上有大撮晕缬团花,袒胸露臂。这种性感的装束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唐代女性着装极其自由,宽袖窄袖,华服胡服,女装男装,皆从其便。因此,当时女子还盛行胡服打扮,翻领窄袖长袍,腰系皮带,上挂各种金属饰件,内穿条纹窄腿长裤。在化妆上,唐代女子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宋元明清时期:娇小妩媚和三寸金莲宋朝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时代精神与审美习俗皆为之一变,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了清雅、内敛。女性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其中最刺目的就是五代缠足的出现,北宋中叶以后形成"三寸金莲"的崇拜。五代南唐时,有一宫女轻盈善舞,以帛缠足,足纤小如弯月,着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后主李煜的宠爱。由此开始,缠足之风逐渐盛行于宫廷。宋代缠足之风则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朝女性使用的妆粉已制成粉块,每块直径3厘米左右,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个粉块的表面,还压印着凹凸的梅花、兰花及荷花图案。近现代:从自然走向性感清末,整个社会还是把"林黛玉"作为美女的偶像。"病美人"到民国时期仍是主导性的美女标准,受西方影响,女性不再以缠足为美,性感美有所抬头。民国期间,中国美女标准逐步与西方国家接轨,代表人物如赛金花、胡蝶等。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期倾向前苏联之风,喀秋莎是人们心中的偶像,文革中受政治影响,女性的美丽标准是“比男人还男人”,此期间禁忌美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一切才又步入正轨。今天,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中国美女的标准不再单一,特别是容貌、独立个性和知识素质成为重要的参数。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外国人的美女标准交通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尽管地域的感觉在缩小,经济文化有日渐融合的趋势,但是,民族的审美习俗、审美心理,每个时代的审美特征,依然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古代欧洲人的审美标准是:首先,面容各部分的比例必须匀称。他们将人的整个脸部分作三个部分:从头顶到眼睛,从眼睛到上嘴唇以及从上嘴唇到下巴,一张美丽的面容长和宽最佳比例为3:2。其次,一副"有特征的脸",如笔直的或稍微下陷的鼻梁、低矮的前额和额骨上像一道弓状物的修长的眉毛。他们喜欢的嘴唇,近似当今人们所推崇的那种模式:颜色是纯天然的红色,下唇比上唇稍为丰满。而且,他们重视女性臀部,以"丰臀"为美,起源于对繁衍生育的要求。这种审美观,与古代中国人不谋而合。17世纪,佛兰德画家鲁本斯所画的妇女,是当时"美"的典型,她们苍白的脸上略带粉红色,面颊和下巴都很丰满,显得光彩夺目。她们的身体也很丰满:大腿浑圆结实,胸部高高隆起。因为当时的美女标准是面颊柔滑,呈粉红色,另外还要像小孩子的面颊一样有所凹凸,若长着双下巴---那是再理想不过了。红头发算是最时髦的,另外还要求大眼睛、小耳朵以及牙齿外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审美近乎理性。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和拉斐尔等笔下的女人带有某种严肃的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发出的神秘微笑,使得多少人为之倾倒!她除了最美的手外,还有母性般的温柔。“一战”前一段时间,圆胖的脸和阿娜多姿的身段,成为大受人们推崇的美女特征。当时,美国纽约影星莉莲?拉塞尔就是这样美的典范。与此同时,英国女演员莉莉·兰特里的长相也令公众为之倾倒,她肌肉丰满,个子高挑,大鼻子和大嘴唇。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