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城市间(1)
命归德意志不想再过平淡生活的卫莉(化名)赴德留学主要受张湛(化名)的影响。可是,2002年3月26日,就在卫莉顺利抵达德国两个月后,张湛在德国南部城市奥格斯堡宿舍楼的第十层跳了下去。德国警方认定是自杀,而很多在德中国留学生认为,她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张湛来自中国山东,自杀前已在德国待了一年多。在国内,张湛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还有一个不错的丈夫、一个不错的家庭。就张湛的死,卫莉曾对笔者说:“出国前,我曾在自己心里问道:像张湛这样的人都能出国,我为什么不能?”让很多中国留德学生都感到十分可惜的是,自杀前,张湛已正式获得德国大学的学生资格,并在某大学攻读经济学,应该说,她已经度过比较艰难的留学初始阶段。很多中国学生就在不明不白中来到德国,并一直在为是否能够获得正式的德国大学学籍而发愁。卫莉也一样。在与笔者多次接触中,她总有一脸的茫然与无措。在笔者从德国回到北京很长一段时间后,她还时不时地向笔者谈到自己在德国前途的迷茫。她甚至曾多次说:“干脆找个德国人嫁了算了。”可实际上,下嫁德国人也没那么容易。据一位早期留学德国的中国学者向笔者介绍,曾有一位中国女人一心想嫁给德国人,经过多年的辛苦与努力,甚至使用了一些“小手腕”,她终于嫁给了一个德国人。遗憾的是,她在德国后来发展成“一嫁再嫁”。当笔者离开德国时,她又离婚了,那是她第三次离婚。当然,也许她本来就没有结婚。因为德国人谈恋爱容易、同居容易,但对结婚则非常慎重、甚至非常不情愿。还有一个案例,笔者在科隆调查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学生刚到学校不久即认识了学校隔壁工地上的德国工人,并很快结婚,说是为了爱情。尽管卫莉对国内平淡生活很不满意,但如今她仍不得不在德国继续思考着未来。除了学习德语、上大学等方面的问题外,卫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年龄偏大。德国驻华大使馆负责文化签证等事务的外交官恩德君在接受一位中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如果是30岁的人再去德国留学就有点晚了。大学生超过30岁通常不能再享受德国医疗保险的优惠待遇,而且,至少要读五年左右的书,毕业后已不小于35岁。年龄偏大,工作就不容易找到;相反,如果是太年轻了,比如说二十来岁,又有点早,因为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喜欢把孩子的事情都安排得好好的。依我看,有一点社会经验、在中国的高校学习过,并且有一定德语和英语基础的学生,去德国留学比较好。也就是说,年龄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当然,每个年龄段都有特别好的学生。据统计,到德国留学最好的学生,一般是在中国本科毕业或者硕士毕业以后再去。如果是在中国读了一两年再到德国接着读,恐怕不太好衔接,因为中国大学的某些具体课程与德国的不尽相同。”卫莉承认,离开中国前,她并没有多想,对于很多没有答案的问题,她只能“去了德国再说”。正因为如此,卫莉来到德国后一直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来到德国干什么?她也很想学习,她也确实在下工夫,尽管德国大学不收学费,但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在德国留学实在太辛苦了,学校的要求非常严格,学习周期又很长。德国学位又是最难拿到的。因此,很多到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途都转到了美国和加拿大,也有很多中国学生在德国留学十来年仍然一个学位也没有拿到,成了名副其实的“留而不学”。当然,德国也有一些学校在一两年之内拿下硕士学位的培训项目,但这些项目有一个前提条件,学生的德语或英语水平必须特别好,整个教学过程可用英语完成。可是,卫莉在中国上大学时所学的那一点英语早就还给老师了。更何况,她上大学读的是艺术专业。在一般人看来,艺术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