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点评
傅作义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在黑暗重重的旧社会里,他和许多志士仁人一样,都在探索民族的出路。当他确认革命的“三民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真理时,就笃信不移,力行不怠。他和国民党那些党棍政客不一样,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不尚空谈,重在实践。“九一八”事变以后,他率军抗击日寇,赢得了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他率军参与山西忻口、太原会战,同时他亲自组织了绥西抗战,爱国热情及一次次战斗胜利使他威名远播,中外皆知。这也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傅作义将军具有浓厚的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风,是一位开明的民主人士。他痛恶独裁**、横征暴敛、贪污成风的黑暗统治,主张政治民主,经济平等,实行“廉能政治”。傅作义说过:“为士兵、为人民就是革命。”提出“人民第一”、“土兵第一”的口号。他一生“志在救国救民”。他说“国民党政府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人民”。他反对国民党的“假民主”,曾说过:“选举丑态百出,更使人民怨恨。这个政府,这种办法,这种制度,必然导致国家灭亡。”作为绥远省主席,傅作义要求公务人员要当“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在他管辖的地区,他十分重视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解放后,他参政讨论国家大事,成为著名的民主人士。傅作义提倡艰苦朴素,日常生活极其俭朴,具有我国农民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跳舞,艰苦朴素,几十年如一日,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他提倡“官兵一致”是从自己做起的。他里里外外,从头到脚,穿着士兵的服装军帽,扎着士兵的绑腿、皮带。一般的军官还可从穿着识别军阶的高低,可从穿着上根本判断不出傅作义的军阶,由于他的军装没有明显的标志,初次与他见面的人还以为他是个普通的大兵,绝想不到他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将军。傅作义为人正直宽厚,有宽宏容人的雅量。“有功不自居,归美于上级和下属”。遇有重大事故,他往往挺身而出,承担责任,代人受过。所以同僚们都愿和他合作共事;部属们愿听他的指挥;反对他的人,监视他的人,多能为他的真诚所感化,这是他的过人之处。傅作义从1918年保定军校毕业至1939年受命担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为止,阎锡山领导、挟制他达21年。傅作义凭着练兵成绩卓著和战场屡建奇功而迭次晋升。但他非阎的亲信,又不是对上级拍马溜须之辈,始终得不到阎锡山的信赖。阎锡山对傅作义处处掣肘,屡欲以亲信取代傅作义的职位,而傅作义对阎锡山始终保持一个下级对上级应有的尊重,背后也从无怨言和流露不满情绪,且在部属之间还处处为阎锡山解脱。宽宏大量不仅是傅先生的美德也是他成就事业的基础,更是我们学习做人的典范。傅作义将军早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是一位进步的国民党员,戎马半生,奉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傅作义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愿望。他以“团结奋斗,振兴中华”,建立“强盛独立之中国”的爱国思想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他学习孙中山先生不谋私利、不贪权势、志在救国救民的革命品质和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追求真理、择善而从的革命精神。特别是在历史转折关头,他遵循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遗训,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体察历史所趋和人心所向,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毅然举义,实现北平和平解放,尔后又推动绥远“九一九”起义,走上与人民一致的革命道路,与时俱进,和历史共同前进,真正实现了他为国为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