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光小传(3)
1934年10月18日,肖劲光随红军部队辞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父老乡亲,踏上了漫漫长征路。1935年元旦,红军到达乌江南岸,红1军团的先头部队强占渡口后,中革军委命令干部团迅速架设浮桥。当时在军委纵队干部团任干部队队长的肖劲光接受任务后,带领队员,同干部团其他部队一道,连夜到各处搜集木材、竹子、门板、洋油桶、棕绳等,搬运到江边,经过昼夜奋战,很快架起浮桥,保证了红军部队迅速跨过天险乌江,直抵遵义。遵义会议后,中央纠正了对他的错误处理,并于1935年6月,任命他为红3军团参谋长。长征至陕北,肖劲光任陕甘宁省军事部长兼红29军军长。1937年春,肖劲光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1937年8月,参加筹备并出席了党的洛川会议。抗日战争时期,肖劲光先后任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等职。他率部剿匪,击退日军数次进攻,守住千里河防,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中央的安全。他还负责处理了反摩擦斗争中许多尖锐复杂的问题。为了粉碎国民党对边区的封锁,他以身作则,领导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同时,开办各种军政训练班、研究班,培养干部,撰写了《近战战术》、《游击战争指导要领》等教材、文章。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肖劲光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肖劲光奉命踏上赴东北的征途,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6年10月,他兼任南满军区司令员,与陈云共同领导南满根据地的斗争。1947年,肖劲光指挥部队参加夏、秋季攻势。1948年5月,肖劲光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与肖华率部围困长春,促成国民党第60军起义。辽沈战役后,他率五个纵队入关,隔断平津,协同友军包围北平。平津战役结束后,肖劲光任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3月,肖劲光率先遣兵团参加汉江战役,牵制白崇禧部,从侧翼保障第二、第三野战军胜利渡江。接着,他指挥第12兵团作为正面进攻长沙的中路大军,在实现长沙和平解放中起了重要作用。长沙和平解放后,他兼湖南军区司令员。在衡(阳)宝(庆)战役中,他指挥六个军、十九个师担负正面攻击作战的任务,为解放湘南、湘西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彻底肃清湖南境内的国民党残部,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广西和解放华南创造了条件。刚解放的湖南,工作千头万绪,肖劲光运用他的指挥艺术,在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开展经济建设、征粮支前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1月,肖劲光奉命负责组建海军领导机关,并任海军司令员。1954年,肖劲光升任国防部副部长。他担任海军领导工作整整30年,是我国海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组建海军初期,经费短缺,人才匮乏,经验不足,但他克服困难,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在他主持下召开的海军首届建军会议,制定了从中国国情出发的人民海军建设的具体实施方针和三年发展规划。他明确地提出了海军必须“打好三个桩子”,即:政治思想、组织、技术桩子;确定了“在**的绝对领导下,以工农为骨干,以解放军为基础,吸收大量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人员,争取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的组织原则。他提出“治军必须重视治校”,广罗人才,开办多所海军军校,培养出数万名各类技术干部和专业兵。在组建过程中,海军配合陆、空军,收复了沿海诸岛。肖劲光认真研究人民海军的发展战略,50年代即提出了“以空、潜、快为主,以潜艇为重点,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的建设方针,确定了海军“作战海区由近海到中海、到远海、远洋;舰艇建设由中小型到大型”,“实行尖端技术与常规装备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他重视海军科研队伍的建设,提出海军装备发展必须科研先行,先后建立了七个研究所,促进了海军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肖劲光为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海上战斗力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文化大革命”中,肖劲光遭到**、**反革命集团的打击迫害。1979年,中央为他彻底平反。他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八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2年,肖劲光当选为中顾委常委。l955年,肖劲光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荣誉章。1989年3月29日,肖劲光在北京逝世。**中央所作的悼词称他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战士,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