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转道入东北

中途转道入东北

1945年8月15日,日军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一结束,国民党一面拼命抢夺胜利果实,一面撕毁停战协定,不断蚕食解放区。蒋介石的目光首先盯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丢掉的东北地区。众所周知,日本投降前,国民党在东北土地上没有一兵一卒,只有**领导下的抗日联军。从1945年8月苏军进入东北到11月,那里仍没有国民党军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打着“接收主权”的幌子,迅速任命杜聿民为东北保安司令,将东北3省划为9省,另外还设立一个最高独裁机构——东北行营(后改为东北行辕),任命其亲信熊式辉为行营主任。1945年11月,杜聿民率国民党精锐部队在秦皇岛登陆,并一直冲到锦州。随后,他又分兵向西,进攻冀热辽解放区各城镇。再随后,他又指挥国民党精锐部队连续进占黑山、北镇、义县、阜新、北票、朝阳、辽原、平泉等地。国民党的上述举措,挑起了东北内战。东北是战略要地,战略家**当然不会让国民党抢走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片热土。为创建东北根据地,**中央先后派出包括4名中央政治委员、20名中央委员在内的两万多名干部到东北地区工作。**原已被中央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1945年8月25日,他带着一行人乘坐一架美国运输机到了太行山。他与随行人员走到河南濮阳时,突然接到中央“万万火急”电报,令他和随行人员转道去东北。**与同行的肖劲光、邓华、江华、李天佑等人当即改道北行。10月中旬,**一行到达山海关。10月20日,**又给**、肖劲光发电,要他们两人马上赴沈阳,而且越快越好。**接到**电令后,带着肖劲光火速乘车向沈阳进发。1945年10月31日,**中央决定,进入东北的军队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并任命**为总司令,东北局书记彭真为第一政委,罗荣桓为第二政委,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肖劲光为副司令,程子华为副政委,肖劲光为参谋长,伍修权为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为政治部主任。**中央原来曾考虑趁日本投降、国民党军队还未进驻东北之机,将东北作为与国民党决战的大后勤基地。东北局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在山海关堵住进入东北的蒋军,并由**去山海关前线指挥作战。国民党察觉了**中央的意图,担心东北落入**之手。蒋介石慌忙将原驻九龙的全部美式机械化部队石觉的第十三军和原驻越南的半美式机械化的赵公五的五十二军共7万人,海运到秦皇岛登陆,由杜聿民指挥,向山海关进发。11月15日,国民党集中5个师的兵力,向山海关东北人民自治军的阵地发起全面攻击。为阻止国民党部队北进,山海关驻军在**还未来到的情况下,与蒋军展开了激战。当时,我一师未到,三师掉在敌人后面,从关内到的部队又没带上武器,加上参战的自治军战斗力不强,指挥又未统一,我军阻止蒋军进入东北的计划难以实现,被迫放弃了山海关。蒋军夺取山海关后,趾高气扬,一路猛打,很快占领了绥中地区。不久,又占领了兴城、锦西、葫芦岛。11月19日,**到达辽西前线。他作了一些调查后,感到东北人民自治军武器较差,官兵疲劳,又无根据地,加上通讯联络不畅,无法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较量。他决定转变策略,以后再打。根据这一情况,**致电**和中央军委:目前我军为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应避免仓促应战,准备放弃锦州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中央军委考虑到东北的实际,同意了他的这一建议。随后,**、罗荣桓根据中央的指示,带领部队大踏步地后退,并决定在退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变强。将**改派到东北,是党中央极其英明的决策。他到东北去后,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干,短短的几年时间,他率领东北军民,将蒋介石的大部分精锐之师消灭在东北境内,使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大大加快。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彪
上一章下一章

中途转道入东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