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震雾都 九
本章副标题:电影界的司马迁,健全版的太史公。
…………………………………………………………
“袁燕倏先生创作电影剧本经常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并且尽可能再现了真实的历史事件。难怪他被人誉为‘电影时代的司马迁’。
不过他本人不太喜欢这个称呼,时常谦虚地表示,自己绝对不能和‘太史公’相提并论,最多也就是‘异史氏(蒲松龄的自称)’罢了……
《战争瘾君子》确实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虽然让人难以置信,不过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名叫拉斐尔-德-诺嘉莱斯的南美雇佣兵加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部队。
而且就像影片里面的情节一样,他也真的‘参与’了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
因为这部电影,他本人也名声大燥,还被梦工厂邀请去纽约参加了《战争瘾君子》的首映礼。他后来写了一本回忆录,书名就叫《我,战争瘾君子》。
这本书是由《世界妇女》集团杂志社出版的,是当年美国非类畅销书第一名。
在这本回忆录里面他就以很大篇幅详尽地描写了亚美尼亚大屠杀,这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这起人类历史上的大惨剧的广泛关注……
《战争瘾君子》在亚美尼亚大屠杀之后的情节就和诺嘉莱斯本人的经历就不太相符了。
其实在到了埃尔祖鲁姆之后,诺嘉莱斯总算摆脱了这场噩梦,幸运地调动到了巴勒斯坦,成了驻扎在当地的治安军。
1917年他在德意志帝国的埃里希-冯-法金汉上将(就是绰号‘凡尔登屠夫’的那一位)指挥下,参加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苏伊士运河的进攻,进攻失败之后又奉命在加沙阻击英军。
之后他被调回首都,一直待到战败,当协约国军舰开进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他给战争部又打了一个报告要求退伍,这次奥斯曼帝国批准了。
拉斐尔-德-诺嘉莱斯,这位‘战争瘾君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么结束了。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男主人公却去参加了1915年的达达尼尔战役。
达达尼尔战役也叫做加里波利之战,在土耳其此战称为恰纳卡莱之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的一场战役。
它始于一个英法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
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留下约53,000死亡,96,937受伤。
达达尼尔海峡是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登陆作战。但这次冒险的军事行动,是马虎策划与错误判断的结果。于是在军事史上,写下了惨重的一笔。
众所周知,这惨重的一笔,始作俑者或者说第一责任人正是时任大英帝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
那么《战争瘾君子》的编剧袁燕倏先生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就处于英国人的监禁之中,而发布逮捕令的也正是丘吉尔。
所以他这么改编的意图就不问可知了。而且据说丘吉尔本人看到了这个剧本之后也是大怒如狂……”
——节选自《用电影写历史——袁燕倏和他的历史电影》
1927年8月2日,星期二。
“军情五处……你、们、特、么、的、军、情、五、处……”
“两天时间……花、了、特、么、的、整、整、两、天……”
“这是剧本……这、是、特、么、的、一、个、剧、本……”
丘吉尔的脾气本来就不太好,不过他毕竟是一位大英帝国的绅士,所以平时不太说粗口。
但是他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看完了厚厚的一沓“供词”之后,还是专门黑他的剧本,一连串的“F+D+Sords”从这位内阁高官的口中蹦了出来。
他现在也知道《饥荒孤女》在爱尔兰是多么红火,爱尔兰人民看完这部电影又是多么的火大。
而且他更是预计到了这部电影肯定会在全世界范围内走红,那么到时候他心爱的大英帝国必定要被口诛笔伐。
总之,《饥荒孤女》会对大英帝国造成严重的伤害,这已经是事实了。
那么《战争瘾君子》会对大英帝国前任的海军大臣和现任的殖民地事务大臣造成什么程度的伤害,丘吉尔他老人家都不敢去想了。
也总之,要是这个中国人真的把《战争瘾君子》拍出来,然后再全球一公映,他老人家妥妥地就要变成全球知名的废物点心了。
这要是再不飚粗口,那丘吉尔都可以称之为圣人了。
“K”和SA也是有点心虚啊,他们折腾了两天时间,最后居然折腾出了一个剧本。这确实严重伤害军情五处的名声和面子。
职责所在的凯尔爵士也只好硬着头皮道:“丘吉尔阁下,你指示过要不留把柄,所以我们只好动用一些‘间接’的手段。”
SA这位刑讯专家也做出了“专业”的解释道:“丘吉尔阁下,这些‘间接’手段因人而异,而这次我们遇到的对象比较古怪……”
“别跟我说这些!”
温斯顿-丘吉尔眯着眼睛盯着他俩,口中厉声喝道:“我只要结果,那个中国人绑架两位皇太子的这个结果……”
“懂(Understand)?”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顾不得留不留把柄,军情五处是采取直接还是间接手段了。
“啪!”
军情五处的两位成员并拢脚跟发出清脆的声响,同时低头道:“明白了,丘吉尔阁下!”
“你明白了吗,其实间谍为主角肯定会很受欢迎的。”
此时,审讯袁燕倏的人已经换了两班了。
毕竟这些英国特工没有17点的体质,不像他能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还照样精神抖擞。所以他们必须轮流来审讯。
精神十分抖擞的袁大师又遇到了那位记录员小哥。
两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混得比较熟了。巧的是,这位小哥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其实这也不奇怪,就算一百年后的绝大部分特工都是有文凭的小知识分子,出现个把文学爱好者一点都不稀奇。
于是爱为人师的袁燕倏就开始当起人家的文学导师来了:
“比如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本以英国特工为主角的,而且还能写成系列……”
“袁博士,我能行吗?”
“怎么会不行呢?”
我们的袁大师心说,未来你们这些英国特工当中不就出了一位间谍作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