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档案揭秘》告诉你真实的历史
(本文为原书序)
让历史走近现实,向大众普及历史知识,这是史学界老前辈们早已提出并相当重视的一个课题。像吴晗、翦伯赞、郭沫若、顾颉刚,都主张把历史论著写得生动好懂。郭沫若、顾颉刚在撰著深奥的古史考证文章时,也力求写得通俗一些,避免枯燥乏味。著名史学家吴晗同志是最热心倡导普及历史知识的,早在1935年他和张荫麟就主张写历史要通俗生动,并设想编一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中国历史小丛书》。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吴晗这一宿愿才得以实现。他主张“把提高了的东西,普及给全国人民,要使人人懂得自己的和别的国家的历史”。1959年,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第一批)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批《中国历史小丛书》,是普及历史知识的成功范例,雅俗共赏,影响深远,可惜未能竞其全功。
普及清代的有关历史知识,我也曾尝试过,深知其中的酸甜苦辣。1990年底,我们按期完成了“六五”(跨“七五”)历史学科重点项目——10卷本《清代全史》,这是一部将近400万字的学术著作,适合专业研究人员的需要,对一般读者来说,文字则嫌过多过繁过深。于是有朋友提议,在《清代全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中的研究成果,写一本供一般读者阅读的简本。我们欣然接受这个建议,邀集了一批专家,多数是《清代全史》各卷的主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成50万字的《清代简史》。虽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很快就脱销,但读者的面太小,还是没有走出专业人群的小圈子,根本没有达到普及化、通俗化的目的。究其原因,是我们这些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人,对于如何用通俗语言表述学术研究成果,实在是力不从心。
最近几年,对清代历史发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取材于清代历史,而这些取材于清代历史的影视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大多数观众并不善于区别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毫无根据的传闻之辞,哪些情节哪些人物是虚构的,哪些是史学界还在争论的问题。我们不能要求观众在观看影视剧之前,就具备这些识别能力;我们也不能要求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片具有普及历史知识的功能,更不能要求每部影视剧在片头都加上“本片故事,纯属虚构”字样。于是,越来越多的观众从越来越多的影视片中,吸收了越来越多的不正确的历史知识。于是越来越多的史学家沉不住气了,纷纷对影视片提出批评,指出这个情节不合历史,那个人物被歪曲了。影视界的朋友也不服气,反唇相讥:“就是要气死历史学家!”这些赌气的话,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两家合作也尝试过,比如请历史学家当顾问,其结果是不“顾”不“问”,如果真要顾问起来,肯定是善始而不能善终。至今还没有一个成功合作的先例。
应该承认,这是鸿沟,是行业之间的鸿沟。记得在20世纪60年代,在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关于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真实性相互关系的争论。史学界的朋友强调的是求真求实,历史不可以歪曲;戏剧界的朋友强调的是,戏剧是艺术,艺术不但允许虚构,而且必须虚构。新时期这个问题又重新成为问题,但有新特点。传播范围有限的舞台上已经少有以历史为题材的话剧,代之而起的是传播范围极其广泛极其快速的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决定影视作品命运的关键是收视率,史学家的批评起不了什么作用。不过我还是认为,像孝庄文皇后自称孝庄,群臣也当面称其为孝庄,孙中山与李鸿章面对面交谈革命之类的常识性错误,还是少一些好,遗憾的是这些常识性错误太多。不管用什么理由,怎么也不能把这些常识性错误解释成合理的艺术虚构。
我在史学界滥竽数十年,说来也实在惭愧,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做得太少,想努力也已晚了。欣幸的是看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如何普及历史知识的老大难问题上,进行了极有价值的探索。他们与影视界的朋友合作,并邀请了一批清史专家参与,制作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清宫秘档》,共28集,首次系统利用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一千多万件档案,拨开清代历史中被小说和电视片蒙上的种种迷雾,用清宫秘档结合清代重要文献并参考清史专家长期研究的成果,用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告诉观众想知道的清代的真实人物和真实故事。可以说,这部文献纪录片的推出,为把清宫档案、学术成果通俗化、普及化,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现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们又组织编写了一套有关清代历史的知识性读物——《清宫档案揭秘》。该书在充分挖掘清代宫廷档案的基础上,配以相当数量的珍贵插图,选题都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清代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各行各业人们最希望知道的,或已从屏幕上知道一些但又不能确信是真是假。每个选题,都相对独立。我觉得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广大干部、广大青年提高文化素养,增长历史知识,促进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它的趣味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用清宫档案告诉你真实的历史。对学术界尚有争议的一些问题,也尽可能地向读者客观介绍。
《清宫档案揭秘》是一套雅俗共赏的有关清代历史的社会科学普及作品。一般民众可以从中增长知识,提高文化情趣;影视界的朋友也许可以从中获得创作灵感,找到一些能够使自己的创作走向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和谐统一;就是专业的史学工作者也可从中找到“他山之石”,我读过后就知道了许多过去不知道或不准确知道的内容。
祖国的历史,是需要全体人民都了解的,而且应该正确了解,不是从“戏说”中了解。历史学历来是少数人的学问,是庙堂之学。因此,历史学始终有一个如何将研究成果大众化的问题。在当前“戏说”成风的情况下,做好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恐怕是刻不容缓的。在文献纪录片《清宫秘档》即将开播和《清宫档案揭秘》即将和读者见面的时候,我感到特别的高兴。让更多的人正确地了解祖国的历史,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们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怀着喜悦的心情写出我心中的话,用作本书的序言,以示由衷的祝贺。(王戎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