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汉奸・周佛海(8)
9月20日开始,最高法院对周佛海进行了审讯。
最高法院院长金世鼎和高等法院检察官陈绳祖亲自审理周案。
金、陈都是当时有名的刀笔吏,他们也都认为,根据掌握的证据,周佛海是非死不可的。
10月7日,最高法院在南京夫子庙开庭审理周佛海。
周佛海请了3位当时很有名的大律师为其辩护。
法庭上,周对自己策划投敌的阴谋活动,矢口否认,不认为自己在汪伪政府任职,是卖国的汉奸行为。
对其在汪伪政府中的活动,也是轻描淡写,遮遮掩掩。
而对自己如何找老蒋“自首”
,如何效命重庆,却不厌其烦,叙述得十分详细。
他还拿出戴笠写给他的亲笔信为据,表明自己是为重庆做事的。
蒋介石最怕别人指责他在抗战时期与汉奸暗中往来,周的所作所为,正好犯了蒋的忌讳。
11月7日,最高法院判处周佛海死刑。
周佛海不服判决,提出抗告。
最高法院驳回抗告,核准原判。
周佛海的妻子杨淑慧再一次呈请高院再审,经审判长、推事商裁,又一次驳回了杨要求再审的申请。
戴笠生前曾对周佛海拍过胸,说已得到蒋介石的批准,保证周的身家性命安全。
可是如今,法院一再驳回申请,维持原判,这使得周佛海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周佛海知道大限已到,随时都有被提出去执行死刑的可能。
所以,每当监狱里法警走动,人声嘈杂,周就以为是来提他行刑,惊恐万状。
所有的法律程序都已进行完毕,周佛海要想活命,只有蒋介石的特赦令才能够救他。
杨淑慧一见到蒋介石,就长跪在地,抽泣不止。
蒋介石皱着眉头,思索良久,以低缓的语调说:起来,安心回去吧,让他再在里面休息一两年,我会让他归来的当周佛海在监狱里坐以等死、度日如年的时候,他的妻子杨淑慧正在南京城里四处奔走。
杨向陈果夫、陈立夫、陈布雷、顾祝同等人托情,请他们向老蒋进言,周佛海不再提与重庆联系的事,只看在周抗战胜利后,奉命维持上海秩序、阻止新四军入沪、协助重庆接收等,对他予以特赦。
这些国民党要员,与周佛海都是旧日的同事和朋友,对周佛海一案十分帮忙。
陈果夫、陈立夫专门找到蒋,以周佛海在抗战胜利前后,能按政府计划暗中布置军事,不无微功,请蒋予以缓刑或减刑。
一次,杨淑慧去找陈立夫,恰逢陈卧病在床,他便要秘书代见,告诉她,周的事陈已专呈报蒋,要她放心。
陈布雷是周佛海的旧友,他给杨淑慧出谋,要她写一呈文,向老蒋求情,请求特赦,他可以代为转蒋。
陈布雷谒蒋时,将杨写的呈文交给了蒋,并与蒋密谋,如何才能将周佛海特赦出来。
后来,杨淑慧又找到陈布雷,请陈代为疏通,她想面见蒋介石。
陈布雷将此事报告给蒋介石后,得到了蒋的批准。
于是,经陈布雷安排,杨淑慧见到了老蒋。
杨淑慧一见到蒋介石,就长跪在地,抽泣不止,一句话也不说。
其实,要说的话老蒋都知道,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这也是陈布雷为杨淑慧设计的,在面见蒋介石之前,陈布雷对杨淑慧说:“见了蒋先生后,你长跪不起,什么话也不要说”
果然,这一招起到了作用。
蒋皱着眉头,看着地上的杨淑慧,思索良久,以低缓的语调对杨说:“起来,安心回去吧,让他再在里面休息一两年,我一定会让他再归来的”
杨得到了蒋的许诺,感激而归。
1947年2月23日,蒋介石致电司法部,命令对周佛海进行特赦改判。
根据老蒋的指示,3月27日,周佛海被改判为无期徒刑,收押老虎桥监狱。
周佛海死里逃生,不禁感慨万千。
在狱中,他赋诗一首:惊心狱里逢初度,放眼江湖百事殊;已分今生成隔世,竟于绝路转通途。
嶙峋傲骨非新我,慷慨襟情仍故吾;更喜铁肩犹健在,留将负重度崎岖。
从这首诗里,我们不难看出,周虽然改判无期徒刑,仍心不死,希冀有朝一日,东山再起,继续为蒋介石卖命。
牢狱中的周佛海重病在身,不能坐,不能睡,日夜伏在床上喘息,痛苦万状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