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梅花虽落,香犹在(2)
相貌真正酷似梅兰芳的是他花费心血最多的女弟子杜近芳。杜近芳的一张饰演虞姬的剧照极像梅兰芳,以至梅兰芳自己都错认了,还以为是自己年轻时的剧照呢。杜近芳拜师后,一度丝丝毫毫模仿梅兰芳,生怕有一丁点儿的不像。梅兰芳以齐白石的话“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教育杜近芳,鼓励她创新。带着先生的教诲,杜近芳1956年第一次在国外演出《霸王别姬》就获得空前成功,更赢得了“东方皇后”的美誉。梅兰芳偏爱杜近芳,让其他弟子不无“嫉妒”。言慧珠就曾笑言:“我们都是‘追’先生,而对近芳,则反过来,先生‘追’学生。”其实,言慧珠也为梅兰芳所钟爱。她在演出梅剧《洛神》后被人认为“没有梅先生那样的仙气”,她便去求教梅兰芳,让先生传授“仙气”。梅兰芳笑道:“仙气哪能言说道明,它只是一种修养。”言慧珠心领神会,便按着先生的指点细细揣摩《洛神赋》,又到博物馆去看《洛神图》古画,从文字和图画里下功夫研究,逐渐找到了“仙气”。梅兰芳的一双儿女梅葆、梅葆玖姐弟则继承了乃父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以及爱戏如命的艺术热情,葆是在重疾缠身、人生的尽头还想着要重返戏台;葆玖则可谓艺术的长青树,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戏台上,延续着梅派艺术的生命。梅兰芳逝世迄今已经四十多年,可伴随着对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深深眷恋,人们对这位京剧史上的巅峰人物也总难以忘怀。尤其是“文革”结束以后这二十多年来,每当梅兰芳的诞辰或忌日来临,以京剧大餐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纪念活动便会喧然开场。1981年,为纪念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京沪举行了演出活动;1984年,北京举行了梅兰芳九十诞辰纪念会;梅兰芳诞辰一百周年时,各种纪念活动更是目不暇接;在2004年梅兰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纪念活动也早已开始酝酿。梅兰芳的纪念日及纪念梅兰芳,已经成为京剧的盛典、戏迷的节日,也就是民族的节日。如同梅花暗香袅袅,梅兰芳对后人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决不仅见于有组织的纪念活动,也决不限于蜂拥而至的热闹,在此之外其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某些东西,有时倒更能说明其影响,其魅力,其意味。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映了一部描写京剧艺人生活的名为《霸王别姬》的电影,导演是名导,男女主角也都是红极一时的演员,该片曾获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可是在国内上映却遭来许多指责,缘自影片中的一些情节,片中人物说的一些话,乃至男主角的名字与片名等等,都使人以为张国荣饰演的虞姬角色其实就是梅兰芳。且不论人们指责的对不对,影片这样拍好不好,单从编导以梅兰芳为模特进行创作来看,也说明今天的人对梅兰芳及其生活仍然有兴趣,仍然想探究。南京的一位著名小学教师去世了,报上登出讣告,称她是“讲台上的梅兰芳”。诸如此类,梅兰芳就是在这些不是地方的地方,使人们在本与他没什么关联的事情上面联想到他,他对社会的影响之巨大、之深长,委实在于此。梅兰芳在临终时,是否回想起两个月前的那一场演出?那是他在中关村为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那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场演出。只有短短两个月,他便与喜爱他的观众阴阳两隔。也许正因如此,他可能是笑着离世的,因为他终老在舞台上。有人说,梅兰芳属于历史,他随历史远去。但是,由于梅兰芳与中国京剧,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气节民族美德,甚至与人类所具有的不断创新变革的精神之间有着紧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他又属于现实。梅兰芳这个人属于中国,而“梅兰芳”这个名字却属于全世界。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