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面(1)

最后一面(1)

贺子珍终于来到了北京,走进了**纪念堂,最后一次见到**。不过,**再也不可能与她进行交流和对话了。5年后,贺子珍也告别了自己的人生。没过多久,党中央取得了粉碎“四人帮”的重大胜利。**走进了她应该去的地方。这时,贺子珍和女儿李敏一家人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此时的贺子珍已是一个年已68岁的白发苍苍的老妪了。她身体虽然衰老,但仍具雄心壮志。她希望还能获得工作的机会。在1977年,贺子珍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了福建,看望了已经得到解放的哥哥贺敏学。兄妹俩劫后相逢,是多么让人激动和欢乐啊!这一对兄妹,一起闹革命,他们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一段时间不见,彼此都十分想念。但是,他们又有一些各自不同的看法,走到一起的时候,又很容易为一些细小的事情发生争论,有时甚至吵了起来,各不相让。实际上,贺子珍同哥哥的关系远不如她同妹妹贺怡那样密切。贺子珍从福建回到上海后,正当她准备重新出来工作的时候,不料疾病又向她袭来。有一天,她一觉醒来,发现她的左手抬不起来,左脚也不听使唤。她赶忙喊人,嘴巴发出的声音都变了调,呜呜哇哇,让人不知道她说了些什么。身边的工作人员赶忙把她送进了医院,医生的诊断是中风,左肢偏瘫了。她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这个打击对贺子珍来说,是异常沉重的。在政治上没人阻碍她出来工作了,但身体又不行了。真是壮志未酬身先病,长使英雄泪满巾。这位从井冈山和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英雄,希望在眼前似乎又化为泡影。而且,“屋漏偏遭连夜雨”,这时医生又检查出她患有糖尿病,这又是一种难治之症。这表明,她今后的日子只能在病床上度过?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她感到自己命运怎么是如此残酷?亲人们和老战友们来看望她,也不禁为她一生坎坷的遭遇而叹息。正当她情绪十分低落的时候,上海市委的一个负责人到医院来看望她,报告她一个可喜的消息:她被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增补为政协委员。这位负责人还告诉她,这次政协会议同时还增补了两名委员,这就是缪云台和王光美。这位负责人说,马上要派人来为她拍照,照片要同这个消息一起刊登。为什么贺子珍能增补为政协委员呢?原来是这样的。1979年初,**的亲家、李敏的公公孔从洲写信给邓小平同志,反映了贺子珍的状况。他当时是全国政协常委。他在信中指出,贺子珍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同志,长期受**之流的迫害,建议能增补她为全国政协委员。很快,邓小平便作出批示,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于是,全国政协常委根据小平同志的批示,决定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然而,需查她的档案材料时,这时才发现无论上海还是北京的中组部都没有她的档案材料,这个从1926年起就投身革命的老红军战士,在组织部门竟连一份档案都没有!这是**一伙人一手遮天企图把她从历史上、从现实中抹掉的结果。当时在审议和通过贺子珍为政协委员时,全国政协的常委们对这种现象都义愤填膺,为贺子珍打抱不平。大家认为,**对贺子珍的迫害,这是最毒辣的一手。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把她增补为全国政协的委员,这使贺子珍受到极大的鼓舞。她看到,自己的生话仍然存在着希望,她不能在哀愁中低沉,而是应该抓住人生的希望,让希望激励自己重新站起来。于是,她决心又一次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同病魔展开了顽强的搏斗。她经常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我还要工作,要为四个现代化出力。你们要帮助我恢复健康,我也要同你们一起努力把身体搞好。”她积极配合医院和医生的治疗。在医院里,是医生、护士公认的最听话的病人,服从治疗。她听说,要使瘫痪的肢体恢复功能,除了按摩以外,还要进行针灸和理疗。这样,她每天的治疗时间就要拖得很长,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虽然她每天被折腾得很苦,但无怨无悔。当医生告诉她,为了使瘫痪的左腿恢复功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活动,贺子珍也欣然同意了。每天吃中饭、晚饭之前,她由护士们搀扶着,要在病室里走上几圈。由于左腿不听使唤,她的步履艰难,很吃力,常常全身冒汗,但她总是坚持着,一定要走完该走的路。1979年6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她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消息和照片,第二天,全国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条新闻和她的照片。人们可以看到,照片上的贺子珍,满头银发,面颊丰腴,坐在轮椅上,正同她的外孙女孔东梅一起看画报,她的神态沉静安详。这条配上照片的新闻,在中国大地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熟悉贺子珍的老战友们惊喜地说,**倒了台,贺子珍重见天日。而并不认识贺子珍的年轻一代,在了解了贺子珍的大概情况后,也把她看成是传奇性的人物。人们纷纷写信向她表示祝贺。粉碎“四人帮”以后,新的上海市委领导人,对贺子珍也十分关怀,不时派人到医院去探望贺子珍,问寒问暖,还征求过贺子珍有什么困难和需要。这样,贺子珍把放在心底30年的愿望吐露出来:“我想去北京,我想瞻仰主席的遗容,我想看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与贺子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毛泽东与贺子珍
上一章下一章

最后一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