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窜红影坛(2)

迅速窜红影坛(2)

刘家昌捧红了林青霞,可真有点无心插柳的味道。站在客观立场上分析。林青霞的成功,可以说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台湾的电影业起步很晚,国民党退居台湾之后才开始,由于底子薄,政治上限制多,给台湾电影发展,造成了诸多制肘。差不多整个50年代,台湾电影市场,主要是香港影片的天下。从香港输入的影片,相当一部分,难以通过严格的审查,能够进入台湾市场的,无非是那些无关政治的武打片,这些影片,通常又以色情为噱头。香港影片的流入,加上台湾当地电影的跟风,很快形成了拳头加枕头的台湾电影趋势。这类电影毕竟格调低下,时间一长,观众开始厌倦了。此时,文艺片开始走俏,并且逐步形成了台湾自己的特色。林青霞走入影坛,恰逢这一蜕变期。兼且,她的运气非常好,遇到了刘家昌这个搞音乐出身的导演,使得这部文艺电影,同几年来台湾所拍的文艺电影完全不同。刘家昌极其强调电影语言的表达,首先,他在画面上强调一种水彩画的效果,使得整部电影,有一种诗一般的美感。其次,叙事手法上,他又采取散文的风格,许多时候,他不在乎演员的语言表达,而是用画面来叙事,摒弃了传统电影中借鉴于小说的叙事手法,达到了一种飘逸而且抒情的效果。此外,作为音乐家,他自然不会放弃在影片中表达他个人的音乐思想。他将音乐有效地融入影片之中,使之同影片整体交融。观众进入影院,立即就受到了来自于电影画面以及音乐的巨大冲击,他们突然发现,看电影,原来可以经历一次美学的洗礼。台湾本地女星,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以甄珍、何莉莉为首,她们承袭的是林黛、李丽华带有某些好莱坞风格的路线,突出的是线条的圆润流畅,身材的性感迷人,甚至不惜动用良好的身体条件,演出某些暗示性暴露镜头。另一类以归亚蕾、唐宝云为代表,走的是传统婉约路线,演绎的是中国传统妇德。林青霞不属这两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她以清新自然独立于两种路线之外,让观众领略到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那段时间,观众在传诵林青霞的名字,媒体用最显眼的位置报道林青霞评价林青霞。有一个影评人评论说:“因为林青霞的出现,台湾影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观众们蓦然发现,以前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原来是如此的陈腐,如此的恶心。林青霞将他们带到了没有丝毫污染的大自然,让他们领略了春天的明媚风采。毫无疑问,林青霞很快便会成为台湾上空,最响亮的一个名字。”台湾《联合报》评论说:“她就像原野上一条涓涓流动的小溪,绝没有半点污染,洒脱而自然,给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感觉。”香港《申报》说:“台湾刮起了一股林青霞风。”香港的一家电影刊物评论说:“她踏着彩云,太阳使她金灿灿,清风令她飘飘然……所有的人对她都是那样呵护,她太得意了。”导演王家卫说:“林青霞,注定是大明星,她无论在哪里出现,都会发出光芒,她注定是要贡献于电影艺术的人。”大作家金庸说:“青霞的美是无人可与之匹敌的。”作家亦舒撰文称颂她的美,说:“林青霞不只美在脸蛋,她是那种连手指、脚趾都美的美人。”著名作曲家兼著名电视评论家黄沾当年第一次见到林青霞,便下断语:“这位新人,实在了不起,一脸秀色,真让人瞠目结舌。”18年后,林青霞走上了黄沾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黄沾追忆当年,颇为感叹地说:“那时青霞只有十八岁,已是一个小美人了,黑黑的浓眉,直直的鼻梁,配上佩德罗娜式的下巴,脸上不见一丝化妆的痕迹,真是清丽逼人。我一看就知道这是电影圈百年难遇的一个上镜面孔,走红,是必然的。”一夜之间,林青霞红了。红得她自己都觉得像是一场梦。她说,让她觉得自己成了大明星的直观感觉来自于台北西门町的目光。以前,她和朋友或者是独自走在西门町,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现在,再走在西门町上,立即就会引起交通阻塞,许多人围上来要求她签名。林麻兰英希望女儿的影片不卖座,可她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云飘飘》公映一个星期之后,便跃上了那一周的票房榜第一的位置。那一年拍下的其他一些影片,像《纯纯的爱》、《女记者》、《女朋友》、《青青草原上》等,都取得了极好的票房成绩。以至于有评论说,台湾影坛从未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管这部影片的艺术性如何,只要出现林青霞的名字,上座率就有了保障。林青霞,简直成了电影业的票房神话。这一年拍摄的第13部电影《长情万缕》,在当年的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十分风光,一举夺得两项大奖。林青霞虽然与这两项大奖无缘,对于一名新人来说,也算是无尚荣誉。有关评论甚至说,甄珍终于遇到了最强劲的对手。因为林青霞的出现,甄珍这颗台湾影坛最亮的星,从此开始失色了。其实,感受到来自林青霞威胁的,远不止甄珍。甄珍以下,还有不少排名靠前的著名女演员,甚至还有些憋足了劲要冲上一线的二线演员。林青霞仅仅用一年时间,便跃上了缪斯女神的肩头,从而使得诸多人物黯然失色,更使许多人离巨星梦越来越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林青霞画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林青霞画传
上一章下一章

迅速窜红影坛(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