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去不得的朝廷
乾和十六年,兴王府,南汉帝都宫城内。
黑云沉甸甸地压在青砖红墙琉璃瓦上,平日里灿灿生辉的皇宫看上去也承不住这压抑的气氛。
皇帝的寝宫门被由内而外推开,向后砸得墙壁一声闷响,一个身着藏蓝长袍的太监内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脚步踉踉跄跄,有几分站不稳的感觉,脚下一时踏空,整个身子向前扑去。头上的帽子摔落在地,脑袋也在台阶上磕出鲜血来。顾不上去擦拭整理,任凭鲜血夹杂着泪水从脸的两侧流下来。
他右手抬高,指向寝宫外的人,手臂不停地颤抖着,声音悲怆而无力。:“皇上,皇上驾崩了!”
几日后,琼州东南的小渔村。
皇榜告示:
“先帝驾崩,国丧三年,举国皆哀,禁止一切娱乐,按先帝遗嘱,立太子为新君,于二十一日后开始全权处理朝政。”皇榜旁,一个白衣秀才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指着上面的字摇头晃脑地给围在四周的人念着。
“老皇帝死了,这朝廷上的一些规矩总该改改了吧。”
“是啊,老皇帝的规定,于国家于百姓都没有什么好处,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呢。新君继位,总要做点什么。”
“这可不一定,新帝还没到二十岁。才学尚浅,又怎么知道什么是为君之道呢,什么是君臣关系呢,依我看啊,新帝肯定是要听内外朝臣的建议,继续沿袭旧制,不然满朝的宦官怎么可能答应。”
“就是,他们这群人,为了入朝为官,可是什么都不要了,这规矩一旦改了,那还不得闹翻天。”
众人议论纷纷,许久都没有讨论出来一个什么结果,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只要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一些东西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渔村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晴天出海打鱼,雨天就闭门不出,生活悠然,几百年过去,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统治者换了多少君主,村里人的生活依旧没有什么变化。
许久后,村民们陆续散去,只剩下不远处的老槐树底下半躺着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人,仔细辨认还能从许久没有打理过的发丝底下勉强看清他清朗俊俏的面容,年龄二十又余的样子。
他脚底穿着破烂的布鞋,鱼腥味的尘土沾满全身,酒葫芦握在手中摇晃,双眼紧盯着前面的皇榜布告,一种说不出的情绪从中透露出来。
“赵清河,你又在喝酒,看我今天不打死你。赶紧回家吃饭,明天跟我出海,再过几天风暴一来。没有鱼打了看你拿什么喝酒。”一个粗旷而又恼人的声音从耳边响起,话音刚落,一只粗糙的手掌便拍在了他的头顶上。
来人是赵清河的父亲赵海生,他也依靠出海打渔为生,但他与赵清河并不是这个小渔村里地地道道的渔民,赵海生也是来到这里才重新取的名字。
村里人听他说,北方战乱,他举家从北边渡海迁过来,一路颠沛流离,妻子怀有身孕受不得颠簸与风寒,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产下一子便撒手而去,只剩下赵海生与襁褓中这可怜的孩子二人,孩子自小乖巧,从来都是不哭不闹,二人在艰难中硬撑了过来,这个孩子也就是赵清河。
再具体的事情赵海生也不愿意再多说,从北边带来的部分家产使他们过得没有那么清苦,转眼二十多年过去,赵清河也长大成人,但是成人不成器,赵清河光顾最多的就是村口的酒馆,早出晚归,每天都是醉醺醺的,嘴里不时吐出一两句之乎者也,谁都听不懂。
赵海生身体宽硕,仍然略有富态,披着蓑衣,头戴斗笠,嘴里骂骂咧咧,伸手就往赵清河的耳朵上拧去,却发现赵清河身体没有任何反应,反而从嗓子中发出一声闷闷的叹息,目光没有从皇榜之上移动分毫,他手指轻轻捻动,默默思索着。
“皇帝死了,跟你有半个钱关系,天下动荡,还是老老实实做你最本分的事情,朝廷的事情还轮不到你瞎操心。”
赵海生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心中颇为无奈,别人家的孩子早就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赵清河却是这般浑浑噩噩的样子。
赵清河将目光收回,脸上浮现出一丝自嘲的笑容,单手轻摇酒壶,里面已经没有一点声音传出,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又是一声深深的叹息。
他一手撑地慢慢站起身,身材与体型宽硕的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个子相仿,六尺又余,只是赵海生显得格外老练精干,黝黑的皮肤上细碎的分布着层叠的沟壑,这是常年被海风侵袭的痕迹,透露出一股沧桑与悲凉之意。
看到儿子颓然的样子,赵海生又不由得一阵心酸,他弯腰拍了拍赵清河身后的灰尘,又直起身抬手帮赵清河整理一下衣襟,轻声说道:“走吧,饭都凉了。”
村里的房屋大都相仿,父子二人的家同样毫不起眼,用木栏圈起来的一小块院落中间是一间矮房,屋顶层层叠叠堆满了厚重的贝壳珊瑚,用来防止台风侵袭。
回到家中,赵海生大口地将碗中的食物扒进嘴里,并不丰盛甚至有点清淡的饭菜被他吃出美味佳肴的感觉。
“快吃啊,别待会儿没了。”赵海生鼓着腮帮,里面塞得满满当当,对赵清河说道。
“这久天气不好,再等几天,等鱼贩子来了把这屋子里的咸鱼干卖了,换几个钱,给你换个口味。”
赵清河木然地坐在桌边,没有动筷子,突然抬起头打断了赵海生的话:“父亲,我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他一字一顿地说道。
赵海生显然是一愣,难以置信地问道:“你说什么?”他揉了揉耳朵担心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我要参加今年的乡贡。”赵清河又重复了一遍。
“啪!”清脆的声音传来。赵海生厚实的手一巴掌打在赵清河脸上,赵清河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左边侧脸鼓起一块红包,热辣辣的疼痛感随之袭来。
“你还敢提这件事!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科考是要断子绝孙的啊!你要是敢去,我就没有你这个儿子!”赵海生嘴里喘着粗气,指着赵清河大骂道。
赵清河没说话,默默地坐回了角落嘎吱作响的木凳上。
在他印象里,这是父亲自小第二次打他,而第一次打他的原因与这次如出一辙。赵海生不同意赵清河参加科举考试,就是为了让家里的香火能够继续延续下去,这是他妻子用命保下来的,不能就这么断了。
赵清河从小被羊奶喂大,父亲对自己甚是宠溺,每天手把手的叫他识字念书,在他眼里父亲学识渊博,天下就没有什么他不懂的事情,有什么疑问只要问父亲就一定能得到解答,长久下来赵清河也学得父亲满腹经纶。
天下纷争,战事连年,君主无能,虽说山高皇帝远,但年少有志,十六岁那年赵清河就向父亲表明了要参加科举考试,为国家安定出一份力。
赵清河没想到,一向对自己百依百顺的父亲突然动了真火,一顿打不说还将他关在黑屋里一天一夜没给一口饭,一口水。
后来他才知道,不是父亲不想给自己去,实在是这朝堂去不得。
当朝皇帝觉得无妻无子没有牵挂的朝臣才是最能够尽忠于朝廷、尽忠于自己的,所以但凡要入朝为官者,必须挥刀自宫,说到底就是一个太监王国,除了皇帝和女人,其他人都是太监。
这样的事实让赵清河犹如雷击,从此便一蹶不振,皇帝驾崩,让赵清河心里有了些许希望。
半晌后,赵海生逐渐缓过劲来,他也不舍得动手打赵清河,看着赵清河失落的表情以及通红的脸颊直直发愣。
赵海生也抬了个小凳子,坐在赵清河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道:“你今年有二十三了,在家好好谋点生计就行了,过一久我去给你说一房婚事,好生过日子,来年再生个大胖小子,一家人享天伦之乐,多自在,不要去趟那个浑水了。”
“那便还是不去了吧。”赵清河愣愣的坐着,口中一边说着,手却不自主地向后缩了缩,仍然心有不甘。
赵清河最期待的就是!北边能传来新帝废旧制的消息,如果现在动身,还能赶上今年的乡贡。他打算先动身,到了贡院再去细细打探消息。
他的表情与动作完全落在赵海生的眼里,他在想什么赵海生也了然于胸,可赵海生心中也同样泛苦,不愿再看到自家孩子一直颓废下去。
赵海生定思良久,像是下了什么决心,突然放开紧握着的双手,站起身来向屋内走去。
“去吧,我给你收拾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