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避短做专才(3)

扬长避短做专才(3)

幸运的是,不安分的性格让杨少锋较早开始从事许多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也因此认识了许多企业家和早些年毕业的学长。在实践中,杨少锋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社会需要的是各种不同的人才,最难就业的是那些似乎没有什么缺点却也找不出什么特长的人(因为可以替代的人实在太多了),而有专长的人总会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外语和计算机不好就算了吧,自己可以在专业的其他方面取得突破,只要有真本事,就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外语的缘故,也因为兴趣的缘故,大二的时候,杨少锋被分到了市场营销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的大学中开始流行这么一句求职的秘诀“专业课一般过,外语计算机越精越好”,这成为许多大学生的信条。而许多学校和老师也在有意无意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这是个极大的误区,如果所有的学生都一样是只精通外语和计算机,那专业方面肯定不精,高校还有必要分那么多的专业吗?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而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出不同专业的人才。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一个标准件,有不少公司人事主管发牢骚说:“现在的大学生远看不一样,近看一个样,几百份材料翻一下,区别只在于成绩这个高一点那个低一点,连评语都差不多,怎么选很为难。”正是由于无法从专业和特长上看出学生的区别,可以量化比较的外语、计算机等科目才成为用人单位不得已的选择标准。这种片面强调外语和计算机作用的理念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使得高校在教育上陷入了一个可怕的误区——人才的重复建设。如果杨少锋也受这种观念的驱使,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外语或者计算机上,今天他最多也只是外企中一个普通的高薪白领,好在杨少锋在一阵短暂的迷茫后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当贸易系市场营销专业课的同学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外语或者计算机学习上的时候,杨少锋却定下了要在专业课上取得突破的目标——扬长避短做专才。只要我将专业知识学好,只要我是真正的营销人才,我就不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专业课在满怀期待中开始了。作为经济类的学生,杨少锋早就开始看一些经济类的书,甚至包括MBA案例等,他想,学校里的教经济类课程的老师应该对经济比较有研究,上的课也会比较精彩。福州大学虽然是一所二类重点学校,但整体的氛围还是比较开放的。特别是管理学院,许多老师已经意识到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开始进行一些改进,因此也有些课程和老师是杨少锋非常喜欢的。像他这样不安分的学生,要他认真上课,不但要课程本身是他喜欢的,还要上课的老师他也喜欢。在所有的课程中,杨少锋最喜欢上的课是陈章旺老师讲授的《广告与策划》。这门课杨少锋是每节必到,而且都坐在第一排。因为陈章旺老师自己在社会上兼职做策划人,所以经常把一些他自己参与的、发生在本地的案例拿到课堂上让大家讨论。这些案例的地域性很强,感觉就在同学身边发生的,听起来特别亲切,陈章旺作为这些案例的策划者,讲课时生动,旁征博引,大家听得兴趣盎然。在陈老师的课堂上,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么是讨论案例执行的结果,要么是讨论接到一个Case后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策划等。在讨论上,杨少锋总是积极发言,他也在外面兼职,也有一些实际经验,所以他的反应特别快,深受陈老师的喜爱。后来,杨少锋成为这门课的主角之一,碰到一些问题时,陈老师时不时会问:“杨少锋,你觉得怎样?”感兴趣的课加上水平高的老师再加上自己平时的钻研、实践,这门课杨少锋不但得了高分,还深得其精髓。这也是他日后在策划方面才华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门贸易系副主任汪威毅的《商务谈判》课也是杨少锋喜欢的。平常上课时,杨少锋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流心得。有一天下课后,他就自己在外面拉赞助、做策划的一些事情与老师交流,老师听完他在外面与老板谈判的那些细节后,拍拍杨少锋的肩膀说,我这门课你可以不用来上了,你已经过关了。从那以后,杨少锋真的没去上那门课,老师也果然让他过关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天生我才--23岁,年薪10万;24岁,年薪100万【选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天生我才--23岁,年薪10万;24岁,年薪100万【选载】
上一章下一章

扬长避短做专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