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中的澳门回归(一)
如果说香港回归祖国的历程,是“风高浪急,波涛暗涌”
,那么,澳门的回归,就可以用“风平浪静,波澜不兴”
来形容了。
中国和葡萄牙两国就解决澳门回归问题的谈判过程相当顺利,合作良好。
究其原因,这要追溯到葡萄牙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一场革命。
1974年4月25日,统治了葡萄牙近半个世纪的独裁政权被年轻军官组成的“共和国救国委员会”
推翻。
这场政变被人们称为“4·25”
革命。
革命后,新政府放弃了殖民主义政策,对葡属殖民地实行“非殖民化。
先是让在非洲的殖民地走向了独立。
然后,于1975年底开始从澳门撤出军队,并在后来颁布的《澳门组织章程》中,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由葡萄牙管理。
1979年中葡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时,葡方又正式向中方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
20世纪80年代,当中葡开始谈判解决澳门问题时,领土主权的归属问题已经解决。
这不像香港问题那样,领土主权归属是首先面临的大难题。
因此,双方谈判有了良好的基础;在起草联合声明时,很快就领土主权的表述达成一致意见。
在协议文本中,由双方共同声明,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中方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相比之下,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因英方不愿说香港是中国领土,双方无法达成共同的表述方式,只能由两国政府各自做出声明: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方决定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方将交还香港。
主权归属这个原则问题解决了,中葡谈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中方收回澳门的具体时间了。
当时,葡方希望尽量晚一点儿,最好推迟到21世纪。
中方从统一大业的全局考虑,认为必须在20世纪结束之前收回,但可以和香港回归的时间错开一点儿。
中葡双方在这个问题上花了较多时间和精力,最后商定,在20世纪结束前十天,即1999年12月20日,完成澳门回归的政权交接。
由于两国关系一直友好,又充分考虑到澳门的一些特点和实际情况,中方根据“一国两制”
方针,在制定对澳门的具体政策时,对葡方提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都尽量予以照顾。
澳门有一批葡裔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即所谓“土生葡人”
,他们有较特殊的社会地位,也有一些自己的特殊利益。
中方在联合声明中承诺,要依法保护这批居民的利益,并尊重其习惯和文化传统。
又如,葡方十分看重葡萄牙在澳门的文化遗产和影响的延续,中方觉得有些要求是合理的,便同意在协议中特别写入“依法保护在澳门的文物”
,并同意葡萄牙语除作为正式语文外,仍可作为教学语言的内容,将文化、教育、语文方面的条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有关澳门回归时政权交接的安排上,中方考虑到葡萄牙早已从澳门撤军,我解放军进驻澳门时,便没有像香港那样的军事交接问题。
因此,解放军没有在政权交接的午夜零时开进,而是在回归日的白天,在灿烂的阳光下,威武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