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1:全球竞争
如果不是与世隔绝的话,你一定知道,美国最成功的企业正面对着来自全世界尤其是远东地区的竞争。
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取消了贸易壁垒,这意味着来自欧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意味着,如果想要生存并得到发展,企业以及企业员工必须适应这种全球化的竞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讲德语和日语(尽管这没什么坏处),而是意味着你必须具有全球观点,而且还要在面试中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
你需要向面试人表明,你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会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知道企业内发生的事情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由于美国的服务行业在规模、市场范围、资本实力以及技术实力等方面具有优势,所以今后美国企业还将继续出口美国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银行、会计、工程、管理咨询、数据处理、广告以及法律等等。
正因为如此,在求职时,你应该让自己的潜在雇主知道,如果有必要,你愿意到国外工作。
实际上,大多数美国企业的观察家认为,在未来,典型的首席执行官很可能都会有一些海外经历。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里,海外工作经历已经成为晋升的一个必备条件。
如果能表明自己理解全球化的趋势,知道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
(麦克鲁汉提出的概念),这将提高你在企业人才市场上的获胜几率。
对这种全球化的生活,如果表明自己愿意而且有能力适应并做出回应,那你就增加了获胜的筹码。
对其他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工作方式越了解,并且感到很适合同他们一起工作,那么你也就会变得更抢手。
由于全球化竞争的概念十分广泛,一些观察家认为,在未来,企业界限将超越并取代国家界限。
辛格缝纫机就是一个例子。
它的机壳产自克利夫兰(美国),发动机产自巴西,驱动轴产自意大利,而组装是在中国的台湾省。
近期德国和波兰向无边界化转变的动向表明,世界趋同化以及企业边界取代国家边界的概念并非牵强附会。
尽管企业边界取代国家边界还需要几十年,但是毫无疑问,对于美国生产和销售的所有重要产品和服务来说,它们都会遇到来自全世界的竞争。
如果你能理解全球竞争的复杂性,而且表示愿意参与国际竞争,这将使你与众不同——与那些只能局限于本地和本国范围内的求职者相比,你将遥遥领先。
全球市场经济学的发展十分迅速,而且这种经济学的影响也更加重大。
想想20世纪60年代,那时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50%,而在1995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25%。
用经济学的标准来看,这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亚太地区的发展,比如中国——尤其是上海。
上海的居住人口已经达到2000万,而且城市基础设施迅猛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令纽约不能望其项背。
目前,上海已经建造了300多座摩天大楼。
仅在浦东开发区,道路、码头以及电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就达到60亿美元。
中国政府预计,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将新增一亿条电话线路。
亚太地区的交通方式(经济转变的一个标志)也在发生重大改观。
实际上,在未来的15年,全球旅客的增长人数中,40%将来自亚太地区。
在这一地区,正在新建或开发中的机场有15座(你可能很快就会在其中某个机场登陆)。
电讯基础设施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在1997年,韩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有400万人——几年前才仅有100万人。
到2015年,韩国将投资600亿美元用于电讯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印度尼西亚在电讯领域投资100亿美元。
1998年,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蜂窝式移动电话市场,用户达到7000万人。
到200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8000万。
金融领域也在高速发展。
中国有1000万人持有信用卡。
中国人民银行预计,到2000年,信用卡持有者将达到2000万。
印度信用卡持有者的数量接近200万而且还在上升。
泰国有120种各类信用卡。
从交通、电信和金融服务领域看,远东地区的增速将最为迅猛,这种发展为世界人民——包括为美国民众——提供的工作机会将位居世界之首。
在远东地区的发展中,在这些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很多美国企业都看到了巨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