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化――整合东亚经济的关键?(2)

中国的城市化――整合东亚经济的关键?(2)

王建:工业化不是指的工业人口,也不是指的城市人口,工业化的结果是农村的生产方式也变了。

从日本的工业化历史看,刚一开始,相对于较小的工业规模,劳动力是可以无限供给,当工业规模在膨胀、在起飞、在加速的时候,劳动力就出现了短缺,就开始从农村中吸纳劳动力,但是农业发展又因为缺少劳动力受到影响,这时工业部门提供的现代农用物资,如拖拉机、化肥等就进去了,形成工农业生产部门间生产要素的交换,结果农业也现代化了,也变成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中国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其中农业也占一条。在美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工业的生产率要高28%,农业的人均收入比工业还高。

美国的家庭农场平均拥有耕地是400英亩,1英亩等于6市亩,即一个家庭有2400亩土地,全是一个家庭来耕作吗?

不是的,一个家庭能种这么多地,主要不是自己搞,是靠它后边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支撑农业的体系非常庞大,产前、产中、产后都有,播种的时候,一个电话,耕地的拖拉机来了,整个农业也是工业化了。

乔良:我明白你说的道理,我的意思恰恰是,中国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王建:东亚国家都是人多地少,不会形成美国那样的家庭农场规模,但趋势是如此,比如日本,人均耕地比我们还少,家庭农场的规模在10公顷上下,就是100亩地,也比中国目前每个农民家庭平均七八亩地大得多,所以中国的工业化,最后肯定是要带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土地的规模经营。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说明,目前中国人户分离的人口有13亿,是中国人口的1/10。

13亿人口,半年以上不在他的户口所在地,就是中国的流动人口。

为什么中国会有如此大量的流动人口?是因为城市收入高于农村收入,沿海收入高于内地收入,所以就引起人口从西向东、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现在很多地方,像苏州就宣布整个是城市人口,苏州宣布不久以后,江苏也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北京只有丰台区搞这个试点,全市还没有搞。

以后,只要在我这儿有稳定的工作若干年,我就给你这个地方的户口,你就会稳定在这儿。

我以前做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我的结论是中国的城市化会集中在

“九大都市圈”。目前到沿海城市打工的主要是农村的青壮劳力,没有带来他们的家庭,如果能让1亿农村劳动力稳定在城市,并带来他们的家庭,就会有大约4亿人口进城,成为新的城市人口,也会使农村人口从目前的9亿减少到5亿,并且使这5亿农村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从目前的2亩增加到近4亩,按家庭计算就是1公顷左右。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会沿着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可能最终还达不到日本的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但也不会差距太大。

乔良:虽然你刚才谈到

“九大都市圈”的问题,但实际上,中国现在是在鼓励中小城镇的形成。

不过不管是

“九大都市圈”还是中小城镇大量涌现,其结果都是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需求。

而如果中国大陆与台、港地区以及日本、韩国一旦形成东亚板块,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大。

我同意王建的分析,东亚板块和欧洲板块,在资源的需求上是重合的,资源需求上重合,与美国不重合。

所以说,将来很可能跟欧洲冲突的可能性更大,但即使有这样一种前景,三大板块如果能够最终形成,对世界,对中国仍然不会是坏事情,只是这一前景,目前还只是我们的设想,纸上谈兵。

事实上东亚板块的形成,远不如欧洲板块形成的那么容易和快速,也不像北美板块已经基本上成型了。

李晓宁:各有各的长处,它那个地方没有我们市场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激情对话大胆预言全球变局--新战国时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激情对话大胆预言全球变局--新战国时代
上一章下一章

中国的城市化――整合东亚经济的关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