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边界与中国国防战略走向?(2)
王湘穗:主要资源的稀缺是我们的一个致命弱点,许多战略设计都是为了破这个局,其实还有一个破局的思路,就是彻底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搞石油的替代能源。
人们一般认为要算经济账它是不合理的选择。如果你把经济的范畴放大一点,把军备费用和各种安全成本都考虑进去,它就有了某种程度上的经济合理性。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恐怕得下决心。如果不下决心,受制于人的基本态势难以改变。
与北美圈和欧洲圈相比,东亚圈在资源上处在最弱的状态,在今后的大三角关系中间就会被动。
在战略资源上,求己还是求人,恐怕还是应该求己。如果在技术上可能,即使在经济上算账不够合理,还是要算战略账,还是要上,这是一个大思路。
王建:未来的资源短缺只有寄托于技术突破,有没有新的能源方式?
如果有新的低廉能源方式,不是不可能避免冲突,否则冲突就还是难以避免。
如果有什么人想阻止中国的工业化,故意想用资源问题来控制中国,掐住我们的脖子,我们也得有能力来对付,否则中国工业化过程可能就会中断。
中华民族就永远进入不了工业化国家的行列。这就给中国的国防建设提出了要求,你的国防应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链。
乔良:现代经济的获利方式,已使军事扩张、领土扩张变得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即使中国将来变得更强大,甚至其他帝国垮掉之后,它也不会选择领土扩张这条路来发展自己。
但是,中国的资本扩张,我认为是迟早要到来的。因为,没有资本的扩张,中国就只能在制造业或实物经济阶段,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这里所谓扩张,是指经济发展向外延伸,但不是侵略。我们主张通过平等合作互利的方式实现扩张。
王建:我一直在想,对美国和欧洲这些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到虚拟经济生存状态的国家力量集团来说,由于它们生存方式的变化,已经不可能用传统的军事方式和手段来保护自己的金融与货币利益,但对中国这样的还没有进入到虚拟经济生存方式的国家来说,实物经济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欧美的生存方式,可能不是我们的生存方式,对国防需要来说,也会是如此。
当然战争永远不是最好的选择。乔良:这就要看中国如何用自己的经济强项,与周边富有资源能源的国家进行优势互补了。
王湘穗:资源问题是东亚币缘圈的,也是中国的最大问题。我们应该搞石油的替代能源,不然不论从欧洲手里拿,还是从美国手里拿,都是与虎谋皮的事,应该从战略高度去抓能源替代,像搞两弹一星、863计划那样抓。
王建:一个开发核能,一个是煤的净化技术,还有水能也可以开发。
突破电池技术,汽车可以不烧油。但相当一部分资源还是替代不了,像石油化工,不光都是炼油,是生产塑料,化纤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已经深入融进了我们的生活,没有石油,怎么办。
王湘穗:我这样想,你如果要降低外汇储备,要花钱,要推动城市化,就应该搞大规模的替代能源,搞整个产业的替代模式,包括发展核电站和新的能源技术。
就是要利用经济高成长的势头,现有的财政盈余,外汇储备,主动进行能源结构调整。
如果不主动进行大的战略选择,彻底改变我们现在战略被动的态势,就很难使我们在与其他币缘圈中占据主动地位。
李晓宁:目前能源替代还不能解决。工业世界基本上还离不开石油。
一切都和石油有关系。石油太重要了,它跟煤还不一样,不仅仅用在燃料上,化工产业、材料行业都离不开。
几乎任何工业产品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石油有关。如果氢的利用,就是核聚变可控了,这个世界马上就会被改变了。
这些技术的突破已经离我们很近了。我估计在近一二十年就会有突破。
王建:改变未来。乔良:现在OPEC也很狡猾,每当有国家快搞出替代性能源的时候,它马上就降价。
李晓宁:科技有两大关键,一个是生命科学,一个是能源科学。这两个点是决定人类今后生存的重要关键。
王湘穗:美国费城有一个工厂利用各种废料生产石油,已经达到了工厂化的程度,据称此项技术如果普及了,最终可达到年41亿桶的规模,可使美国完全不必进口石油。
这个工厂主要是民间风险投资,政府也投了一部分,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战略难题,这恐怕只能在市场充分发育的西方才能做到,但我们也不妨学学。
还有就是要学会在币缘的框架内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些技术可以和日本、韩国,也包括中国台湾一起研究,咱们这些国家和地区的
“肉”注定会烂在东亚这口
“锅”里,所以应该制定统一的菜谱。王建:中国的东部地区,集中了85%经济产出,我们的经济布局主要集中在这个地方,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现在,我们在西南地区,没有一个大型炼油厂,我们的油全从海上过马六甲海峡,我们大的炼油厂全在东部沿海地区,如果是发生战争就很被动,所以要早作准备,在西南地区部署油厂,炼好了油,往东部输,或者走长江水道运。
在西部地区建立大的炼厂,一个大的项目没有七八年不行,你把管子修好,没有炼厂也不行。
还有一个问题,也与军事问题有关。这些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外资的推动关系很大,是外资出口带动型的增长,来料加工已经占到出口的53%,3000亿美元出口里边有一半以上是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有什么特点?中国人得35%的手续费,我们自己赚不到多少钱,外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开始配起套来,形成自己的生产体系。
你看浙江模式不一样在哪儿?浙江从生产到销售,全是一条龙的。拿温州的打火机生产来说,一个打火机有20多个零配件,在温州形成非常细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都是以家庭工厂为基础,然后到市场一采购就组装出口了。
现在不但生产打火机是这样,也开始生产很复杂的机器设备。所以在浙江,每一道加工环节都在中国,每道环节形成的利润也在中国,利润虽然很薄,但还是比加工贸易挣的多。
这一点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发展很重要,如果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它们在国内形成产业链,它们的产业和技术能为我们的军工所用吗?
发展民族工业,既能为军,也能为民,但外资工业体系不是军民两用型,这就把发展民族工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提上了国家战略高度。
乔良:咱们国家的战略产业,民间企业家是进不去的,所以这个产业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是一。
第二,既然战略产业是垄断产业,它当然也就垄断了价格,结果只能是大大增加军购成本。
王建:民营企业进来,大家竞争,我看到过一个数字,民营企业投资的产出率和国企相比高10倍都不止,比如李书福搞的吉利投了多少钱,10个亿,我们国家计委领导到那看了以后,叹息不已,让国家计委投资,100亿干不下来,发展民营企业,提高了它们的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国家的国防工业安全度,还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国防成本,是一举三得。
王湘穗:广州市开发区的一个民营企业的红外成像仪是国内最好的,而且是全球两个最好的公司之一,这个民营企业进口了一些核心技术,自己也发明一点技术,它的红外成像仪比正规军工厂还好,价格也便宜。
就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搞军工的路能走得通。王建:军事工业和民族工业、民营工业,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军事工业是制造业,是竞争产业,竞争产业不该是国有,这个产业要开放,让民营企业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