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口述》 “一月风暴”以后(4)
在“文化大革命”
的风暴面前,许多的人遭受了不幸!
“文化大革命”
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口号,是“砸烂公检法。
我出来前,市公安局让政法学院的造反派进驻,这些造反派就驻进去了,代行了公安局的职权。
他们进去后,打了不少的人、抓了不少的人,而被抓和被打的人都是他们这些造反派的对立面。
社会秩序一下就乱了。
在这种情况下,市公安局实行了军管,开始负责的两个人,一个叫牟立善,另一个人的名字我忘了,后来他们调到二炮和山西去了。
接他们的人是刘传新、王更印。
后来一翻过来,王更印被判了十年徒刑,太重了,冤枉的。
刘传新是一个军的副政委,王更印是一个师的政委。
我出来时已经军管了,快实行“三支两军”
,军队要“支左”
了。
北京市最多时有三万人“支左”
,海、陆、空都有。
“支左”
的人的关系是双重领导:一方面归卫戍区,由卫戍区组织一个办公室来管;同时海、陆、空三大总部也设有“支左”
办公室,又归北京市革委会谢富治来管,谢富治是通过卫戍区来管的,但卫戍区管不了。
市革委会的决定,这些军队的人员先要回去向他们所在的各部请示,如果请示同意了,他们才照办市革委会的决定。
那时,造反派夺权了,各方面都瘫痪了,很混乱,只有军队还有威信。
军队“支左”
,他们不了解情况,就对生产、地方工作瞎指挥,犯了不少错误,对军队有不好的影响,但是应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军队“支左”
,局面就更难收拾了。
揪军队走资派,砸烂公检法,包围中南海并安营扎寨,火烧英国代办处,武斗蔓延,都是这个时候。
后来发展成了清华、北大的武斗,打死不少人。
在清华,一边是“井冈山兵团”
,一边是“四一四兵团”
,怎么也解决不了,谢富治去也不灵。
军队“支左”
也是波折很多,一开始是不知道群众组织的情况,都支持了。
突然间,中央文革小组批评“支左”
支错了,让“支左”
人员掉屁股。
这个掉屁股的过程,军队犯了很多错误。
后来又批评把屁股又掉错了。
军队那时很难办,没有一个大军区1967年,解放军进驻北京航空学院“支左”
不检讨的。
然后才撤出“支左”
,我记得纪登奎他们起草了这个文件。
清华、北大的武斗制止不下来,**决定同时组织工宣队、军宣队进驻清华、北大。
后来的军宣队是由8341部队的人组成,迟群、谢静宜就是以军宣队的面目出现的;工宣队是由北京新华印刷厂发起,动员了三百多名工人组成的,拿着**语录的小红本,开进清华宣传。
决定以后,谢富治让我赶快找蒯大富,让他表态服从这一决定。
我派人找蒯大富,等了很长时间才把他找到,他不在清华,跑到北航去了。
他来后,向他宣布了这个决定,要他拥护、执行这个决定。
蒯大富答应得很好,说一定执行。
当时,想不让蒯大富很快回去,拖住他,利用谈话的时间使工宣队、军宣队顺利进去。
我们在谈话时,工宣队就进去了。
蒯大富提出他要回去了,就让他回去了。
哪知道蒯大富回去后,让“井冈山兵团”
拒绝这个决定,并且用他们自己制造的土武器和手榴弹打死了四五个进行劝导的工宣队的成员,同时还打伤了几个。
组织进驻工作的是卫戍区的政委刘绍文、副司令员李钟奇,他们就在距清华不远的一个公园里指挥。
李钟奇坐车进到学校后,“井冈山兵团”
把他包围了,把他坐的汽车掀翻了,把他的文件包也抢走了。
李钟奇回来后连说糟糕。
我说,想办法把文件包要回来。
工宣队进驻,遭到了“井冈山兵团”
的武力对峙。
这样不行,**就召见“五大领袖。
参加会议的人有**、谢富治、温玉成。
我做具体找这些人的工作,会议开了不长的时候,就允许我参加了。
蒯大富也是后到的,找了他很长时间。
蒯大富一进去就放声大哭。
**主要是说服他们要文斗不要武斗,同时也安慰了几句。
蒯大富这一哭真还起了作用。
**好像也抹泪了。
谭厚兰有这个谈话的详细记录,谈话的全部内容我记不准了。
**当着他们的面,派谢富治和我到清华去。
我和蒯大富、韩爱晶三个人,便坐同一辆车去清华。
那时,很紧张,在清华的外边也聚集了众多的校外的两派群众,火药味儿都很浓,一派支持“四一四”
,一派支持“井冈山”
,特别是体育学院的,腰圆膀粗。
支持“四一四”
这一派的人要抓蒯大富。
我一面说这怎么办?一面就让蒯大富和韩爱晶坐在后排。
我坐在司机旁边的座位上,把头特别伸出窗外,汽车一边走,我一边向两边的人打招呼,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我们就进去了。
到了“井冈山兵团”
以后,说明来意,开始很多人不同意,哭哭啼啼的。
我说他们真没出息,哭什么!
这是**的决定,要放下武器。
这样,慢慢地把武器放下了。
以后,谢富治来了,召开了大会,“井冈山”
开了会,“四一四”
也开了会。
工宣队和军宣队终于进去了。
后来,北大也派了工宣队和8341部队进驻,再没有阻挡。
清华和北大的武斗才停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