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的追随者
耄耋之年的马尔科姆·莫格里奇和他的妻子基蒂在东萨塞克斯的宁静偏僻的村庄里过着心满意足的生活。
他不仅是一个城市作家,还是一个极有争议和影响的新闻人物。
莫格里奇是一个直觉很强的人,有时候会突发奇想。
那种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引导他进入了秘密世界。
他的很多谍报工作有时候使他得意非凡,有时候使他心灰意懒,一度还曾逼得他差点自杀。
今天,老莫格里奇像以往一样诙谐机智。
他那红润的慈祥面容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滑稽之处。
他就像一个以思考人生为乐的饱经忧患的潘趣先生英国成功的木偶剧《潘趣和朱迪》中的钩鼻,驼背的滑稽主角。
虽然他胸藏锦绣,但却决不吹嘘他的传奇生涯。
他通过严格的自我检讨,反省自己过去的一言一行,表现出虚怀若谷的君子之风。
然而在基蒂眼里莫格里奇是一个锋芒华露的圣人,一个有着独特风格和辛辣的讽刺才华的淘气的“爬格子虫”
,一个生活快到了尽头还不知停歇的流浪者。
他喜爱从丰富的谈话中汲取养分。
“马尔科姆和休(休·金斯米尔)过去每夜都要畅谈数小时。
我真想朝他们扔一本书”
基蒂·莫格里奇这么说道。
莫格里奇生于1903年。
他的祖父在潘奇承办丧事,在莫格里奇的父亲12岁的时候他抛弃了家庭。
于是,莫格里奇的祖母不得不开一家旧家具店,勉强维持生计。
莫格里奇的父亲13岁辍学,在一家生产衬衫的公司里打杂。
他毕生都是这家公司的职员。
他经过奋斗当上了公司秘书,漫长而艰难的奋斗却丝毫没有动摇他那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
他常常在家乡克劳顿的萨里街集市的讲坛上发表演说,与商贩们展开辩论。
演说内容主要是抨击旧秩序,宣扬社会主义新理论。
他的听众不多,但他确实有几个忠实的追随者。
其中就有他的儿子马尔科姆。
在莫格里奇的自传《蹉跎岁月录》第一卷《绿枝》(1972年出版)中,他写道:“我和父亲以及他的两个忠实听众一起旁若无人地大唱《红旗颂》,我那走调的声音就混杂在他们深沉的嗓音之中”
莫格里奇的父亲理所当然地成了一名市工党议员。
莫格里奇一家戴上了红玫瑰花饰,替他的竞选演讲压场,热烈地为他助威。
这种家庭助阵是有根源的。
既然布尔什维克打算让俄国妇女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一支强大的家庭军队则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家里,莫格里奇从克鲁泡特全的《回忆录》中第一次知道了俄国。
虽然家里藏有《资本论》的普及本,但他和他的父亲谁都没去读它。
他和他的兄弟们在当地小学读书,后入塞尔赫斯特文法学校。
他的毕业成绩并不出众,但他还是考进了剑桥大学。
十七岁那年入赛尔温分院攻读自然科学荣誉学位。
四年后他勉强通过了考试,但是他所修的科目化学、物理和动物学对他没什么影响,他以后再也没有对它们产生过兴趣。
在剑桥大学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上层阶级的子弟。
不久,他发现他们的文化教养与他自己格格不入。
剑桥的生活令他十分厌倦,他把漫长的闲散时光消磨在薄雾迷濛的乡间散步之中。
在他毕业那一年他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
他遇到了后来成为杰出的神甫、学者和神学家的埃里克·维德勒。
他们的友谊一直绵延到今天。
由于维德勒的缘故,他搬进了剑桥的礼拜堂(神甫的住所)。
在大学生涯中,他第一次过上了快乐的日子,长期与友为伴使他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