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 言 一(1)
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死亡正因为死亡让生命变得有限,生命才会变得如此可贵。
当我们开始思考死亡,我们的人生也开始变得有价值。
对死亡的每一次思考,都堪称是一次小小的西游。
孙悟空的身世当我们翻开《西游记》的第一页,孙悟空就从一块仙石中蹦了出来。
在他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个性、那种无所不能的力量,乃至那种无法无天的叛逆精神,赢得了多少孩子的崇拜与欢呼啊!
即使是成年人,也似乎永远在莫名其妙地喜欢他。
这个“灵根育孕”
的“三无”
之人,凝结着许多人孩提时的纯真情感,简直成了中国最经典的神话人物形象。
孙悟空的身世,一直是个令人费解的谜。
据说他是天地间钟灵毓秀的产物,不仅无父无母,而且生来就会行走跳跃。
他每天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有一天,他从瀑布飞泉中发现了水帘洞,被猴子们拥戴为美猴王。
按照书中的交代,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人氏。
可是,东胜神洲在哪里呢?佛教认为,地球是个扁圆的球体,运行于虚空。
其中有四个围绕恒星旋转的星球上面有生命存在,称之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南赡部洲即是我们居住的地球。
在其余三个有生命的星体中,东胜神州和西牛贺洲所居人类的寿命约为我们地球人寿命的两倍半;北俱芦洲所居人类的寿命是地球人寿命的10倍。
佛教认为,四大部洲是一个小世界,而所谓“大千世界”
共有100亿个小世界,足见宇宙之广大。
虽然地球人至今尚未寻找到其余三个有人类居住的星体,但据说有高僧大德,如目连等人,一昼夜即可飞行遍历四大部洲。
按照这一说法,孙悟空应该是外星人。
至于傲来国,有人考证说,就是江苏连云港的云台山。
早在300年以前,云台山四周还是汪洋大海。
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的一次大地震,使云台山下的海岸线迅速向北推移了14公里,加之黄河改道,逐渐淤塞成陆地。
现在云台山东部仍与大海相连,从地理上讲,它倒很像《西游记》中描写的那个傲来国。
但是,在云台山的历史上毕竟没有一个所谓的傲来国,《西游记》也不是一部地理故事。
“傲来国”
是什么意思呢?傲与敖同,《广雅·释言》曰:“敖,妄也”
是虚妄的意思。
通俗地说,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在浩瀚的太空中,传说有一个名叫东胜神洲的星球。
在这个星球上,有一个子虚乌有的傲来国……”
孙悟空的故乡,就是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
因此,在我看来,《西游记》和《圣经》一样,其实是一部用神话故事讲述的寓言,似乎没有必要去考证其中的历史和地理。
这部寓言的价值,在于其中演绎的人生哲理。
脖子上的“仙石”
心理学大师荣格在研究《西游记》之后认为,花果山象征着人的身体,仙石象征着人的脑袋,瀑布飞泉象征着意识流,瀑布飞泉中的水帘洞象征意识源头。
原来,孕育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那块“仙石”
,竟然是我们脖子上这颗脑袋。
因为有了这颗脑袋,每一个婴儿生来就会有意识的流动,就会吃喝,和那只叫做孙悟空的猴子一样。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我们也会为人父母,但我们仍然无法解释这种生命现象,我们只能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本能。
我们不清楚“本能”
究竟从何而来,就像孙悟空的身世一样离奇。
当我们的脑袋像那块仙石一样迸裂,当孙悟空从我们的大脑中一跃而出,我们的心就一刻也安静不下来。
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来就是中国成语“心猿意马”
中的那只“心猿。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通过控制自己的意念,去寻找人生的真理,造就功德圆满的职业生涯。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与生俱来的潜意识,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利用自己的潜意识去追求成功。
许多人在那道飞流直下的瀑布面前胆怯了,他们站在那里,不敢相信瀑布后面的奇迹,因此他们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现在,让我们向孙悟空学习,坦诚地面对自己,去勇敢地探索生命中属于自己的水帘洞,像孙悟空那样,做一个尽情释放个性和能量的美猴王。
如果你能对自己的心灵与感情控制自如,你就可以完成任何事情,并最终得到你想要的幸福生活。
生与死当我们开始探索自我,当我们找到自己的水帘洞,也就找到了快乐的心灵家园。
就像生活在水帘洞中的猴子一样,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也就是“死亡”
这个哲学母题。
孙悟空的故事也是这样开始的。
他那时还不叫孙悟空,就像学龄前贪玩的儿童一样,还没有自己的大名。
这只可爱的猴子当时被爱称为“美猴王。
可是,美猴王已经长大了,尽管他在水帘洞“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
何期有三五百载,不知过了多长时间。
三五百载,极言时间之悠长也,就像用一万三千五百斤来形容金箍棒的重量、用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形容飞行的速度一样,并非实指。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