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油式”的球员穿上了“福建”球衣(2)
换句话说,谁能在群星闪烁的福建一队站住脚,就等于挤进了中国排坛健将级行列。身在二队,谁都想提升自己,晋级一队。我只是表面不说而已,心里还是努力争取,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结构。机会终于向我招手。那时,福建男排一队正在冲击全国冠军。这支队伍网前实力雄厚,后防相对有点小漏洞。当教练员的总是精益求精,一支队伍有一点漏洞被对方捉住,往往就是被动的开始。许教练为了万无一失确保夺冠,他需要找一个能巩固后防、加强一传、精于发球的专职替补队员,以弥补本队的不足。许文欣教练原来是福建队的老二传手,是个打了几十年球的优秀运动员,他后来曾担任过国家男排二队教练。许教练是福建莆田人,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个业务精专、很有事业心的国家高级教练员。如今,他在新加坡执教排球。许文欣教练终于把目光停留在我的身上。小个子队员就凭“下三路”取胜,我这方面技术不差。从比赛经验看,我从小参加比赛,球龄算起来也不短了。许文欣教练和许夕通教练碰了头,两人仔细分析了我的后排技术特色和比赛替补表现,他们都一致看好我。在大家看来,我是“很意外”地比二队的一些大个子队员早些晋升一队。许文欣教练很有个性,他指导总是不慌不忙,平时训练中的讲评也是慢条斯理,但一句一句都很有分量,叫人信服。实际上,具备有冠军实力的队伍压力最大,因为拿到冠军是应该的,若是失手就遗憾了。作为我,能调到一队和国家一流的选手们同场训练,绝对要竭尽全力。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感染、一种同化、一种促进。许教练对我的训练是以强化防守、发球、一传为主。很明确给我任务,就是当后排替补队员。回想起来,我也被练得好惨,特别是单兵训练,一个人在后排,左垫右挡,任凭重球纷纷扣来,一练就是连续几组。许教练对我的防守训练,主要采取“以难带易”的办法。就是在训练中以超过比赛的难度强度要求为主,让我能适应比赛中的防守位置和角度。现在回想起来,“以难带易”的训练效果极好,经受了大难度大强度的训练,比赛中反而感到相对容易多了。我也积极适应教练要求,迎难而上,提高自己。有时候,队里主攻手上网扣“空门”球时,我主动上去“挨打”。这种球敢于迎上去,又能接起来,比赛中什么样的球都不怕。通过一段强化训练,许教练终于认可了我,在比赛中常调我上场。一个小个子队员,能在全国一流的队伍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的心里自然十分欣慰。球场上都是如此,机会有了,就全凭自己的努力。所以,我至今对自由人训练是很挑剔的,因为我有这个位置的体会和发言权。自2001年我执教中国女排开始,对自由人的轮换选用是最多的,也最为频繁。替补上场,除了技术保证,更需要的是心理素质,也就是心态要摆平。比赛到白热化的时候上阵,最怕的就是跟着场上气氛紧张起来,导致上场放不开。特别是上去替发球、一传时,发球要考虑攻击性,又不能失误;一传要争取到位,至少也不能“垫飞”。我的体会是啥也不考虑,只把重点放在技术要领上,平时怎么练,上场就怎么做。练兵千日,用在一朝。我对自己立下的要求就是:作为替补队员,我上场就要争取立功,即便不起作用,也决不能丢分。好在我的运气不错,上场多数能起作用。慢慢地,从教练到队员们都认可了我。1978年,福建男排终于苦战过关,横扫全国排坛,获得当年全国男排甲级联赛冠军。我很荣幸,调上一队不久就成了全国冠军队员,而且,自己也参加了实实在在的上阵拼搏。我知道,这是教练给的机会,也是我努力的结果。应该说,一方面,我圆了自己的少年梦,虽然不过是凭着“个子矮”的优势,才跻身专业排球的一线队伍。另一方面,我知道我的位置很不稳定,充满危机,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可能。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挑战,处处充满危机感。在这种状况下的拼搏和努力,更富有挑战性。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