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吃(2)

云南的吃(2)

云南人能吃辣,丝毫不逊色于四川、湖南、江西。

在阿佤山寨,几乎家家火炕上都挂着一串串干涮辣。

涮辣是阿佤山土特产,拇指般大小,形状呈不规则的椭圆,比内地的辣椒要厉害多了,堪称辣椒中的辣椒。

之所以叫涮辣,在于只需在菜汤中涮一番,菜汤就其辣无比。

据传说(可能有点夸张):佤族人房梁上呆一根线,系着一颗涮辣,在下面支起火锅,涮一下,赶紧把线收上去,下顿饭还可以接着涮。

不知可以重复使用多少次?假如真这么刺激,涮辣该评为辣椒之王了。

沧源县长招待我吃了牛肉酸菜。

这种酸菜跟东北的不同,是阿佤人特制的干酸菜。

据当地人介绍做法:先砍一筒两尺长的龙竹洗净晾干,将青菜装入压紧塞满,加一定量的米汤,再用烘过的芭蕉叶封好竹筒口,置于火塘边加热,几天腌酸后即可启封,用竹篾扎成捆晒干即成。

它散发着北方酸菜所没有的一股竹香味。

牛肉酸菜,则是将晒得七成干的牛肉干巴同一把小豆、一把旱谷米煮烂,倒入用温水泡散并切碎的酸菜,煮至汤汁呈粘稠状,添加辣椒、花椒、姜丝、三叉叶、五茄叶等佐料,还要炼半勺牛油,把一块烧红的盐巴放入勺内,迅速倒入锅中搅拌均匀,撒上葱花、薄荷,即可出锅。

牛肉酸菜促使我多喝了两杯苞谷酒。

至于烹饪办法,则是我跟主人借了杆笔,根据他的口述记录下来的。

不是为了提供给你模仿(没有当地的原材料,很难仿制),纯粹觉得好玩。

在阿佤山,做什么菜都跟酿酒似的,需要下好大功夫的。

其实在整个云南都如此。

云南菜,仿佛是各个民族色香味的大比拼,怎么都渗透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

下面该说说西双版纳了。

那是我经常梦游的地方。

我一开始就说过,云南的吃,题目太大。

不说别的,光是西双版纳的吃,就够写一本书了。

西双版纳有傣、汉、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诺、瑶、佤、白、回、壮等十多种民族,饮食文化丰富多采。

弄懂了西双版纳的吃,差不多就能弄懂云南的吃。

西双版纳是傣族自治州。

傣族的吃,在其中又是很重要的。

傣族人吃饭,简单时太简单,讲究时又能很讲究。

先说简单的。

傣族与糯米结有不解之缘。

去地里干活或去林中打猎,通常用芭蕉叶包一团热糯米饭,里面再塞点辣椒、烤肉、腌菜之类,就功德圆满。

往怀里一揣,走到哪儿饿了,打开来,芭蕉的香味已浸透到糯米里。

这有点像日本的饭团,加了生鱼片、酱油的寿司呀什么的。

况且连碗筷都用不着,携带方便。

出行时比啃面包,啃馒头强多了。

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做竹筒饭。

一定要用当地的香竹(细得跟旗杆似的),因其内壁有一层奇香无比的竹膜。

将盛米的竹筒(一端用芭蕉叶塞堵)在火灰堆里烤熟后,撕开薄薄的竹片,发现乳白色竹膜已粘在米饭上。

即使没有菜,香竹饭吃起来也不觉得寡淡。

当地人将其当点心。

在西双版纳几天,州长岩庄请我品尝各种傣家风味菜。

吃得我晕头转向:那些烤、蒸、剁、腌、煮、炸的菜肴,要么我记住了菜名却猜不出做法,要么打听到做法又混淆了菜名。

岩庄告诉我:傣族风味菜肴,可以酸、辣、香、脆四字来概括。

他知道我来采风,偏重于饮食习俗,就送了本《西双版纳风情奇趣录》(征鹏、杨胜能著),供我日后写作时参考。

今天写西双版纳的吃,这本书可帮上大忙了。

我在北京重读,仿佛又去西双版纳吃了一遍。

那种种滋味,再上心头。

谨查阅一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道菜肴。

南瓜花肉馅:将五花猪肉去皮洗净、剁碎、再把肉跟南瓜花剁在一块,拌入切好的葱、蒜、盐等配料。

肉馅分成若干份,每份塞进一朵南瓜花里包好,用竹片夹住放在火炭上烘烤。

将滚烫猪油淋在烤熟的南瓜花上,等油滴干以后,肉馅呈深黄色,切开食用。

这倒是一种食花的办法。

云南花多,光是看而不能吃,多浪费呀。

应该有视觉、嗅觉、味觉的多重享受。

叶包蒸猪肉:将猪肉剔皮剁碎,并将香茅草结成一个小疙瘩,和切好的葱、蒜、青辣椒一起放入肉盆中,撒上花椒粉与盐,调匀,然后按一两一份分成若干份,用芭蕉叶包好,放入蒸屉蒸熟。

形状像棕子,肉软酥香,花椒味也很能“压阵。

粽包蒸脑花:把猪脑花划成小块,将猪舌头剁细,与切好的葱、姜、大芫荽、野花椒、蒜、青辣椒、盐拌匀,分成若干份,每份放一片香茅草叶(结成小疙瘩),用芭蕉叶包好装入甑子里蒸熟。

异常软嫩。

腌牛脚筋:将黄牛头、脚用开水一烫,刮毛后放到火塘上烧透,放入大盆里用水泡,再用小刀刮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入大铁锅煮烂。

将煮烂的牛头牛脚放凉,剔掉骨头,切成条状放入大盆,用淘米水浸泡数小时后捞出,再用冷水淘洗干净,滤干。

将红辣椒切碎,姜、蒜舂碎,加盐,连同野花椒叶一起拌拢,装入瓦罐密封。

半月后即可食用。

呈乳黄色,清凉爽口,适合下酒。

还有夹心香茅草烤鱼、蒸笋肉、马鹿肉剁生、酸猪脚、酸笋鸡肉、酸笋煮鱼、煎荷花蛋蛹等等,就不一一例举了。

到傣家竹楼做客,主人会邀请你用叫做“南泌”

的酱下饭,可分为螃蟹酱、番茄酱、鱼酱、辣椒酱、竹笋酱、蔬菜酱、花生酱等多种。

我尤爱叫做“南泌布”

的螃蟹酱,用糯米饭蘸着吃,既鲜又辣,额头自然渗出细小的热汗。

相当于给胃洗一回桑拿。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侃遍中华美食:《闲说中国美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侃遍中华美食:《闲说中国美食》
上一章下一章

云南的吃(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