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的真实(1)(图)
顾铮谁都不会否认,周明的照片有一种务必清晰的果断与把握全局的冷峻。
任何事物,只要进入了周明的视界,就难以逃脱被清晰定格于胶片上的命运。
他的凌厉的视线如同一把激光手术刀,在它锋利地切入纷纭的现实世界的瞬间之间,现实中的一切都被不容分说地凝固于这片视线手术刀所划过的切面上并转化为照片这么一种物质平面。
周明的照片所呈现的往往是大景深之下的都市人的生存景观。
在大景深的笼罩下,都市现实的所有细节都以其强烈的存在感与鲜明的轮廓涌进他的镜头,呈现一种异样的真实感。
都市的现实样态由这些细节构筑起来,而按照城市生活本身的逻辑在现实中乱立山头的种种细节也在他的照片画面中占据各种位置,肆无忌惮地强调各自存在的意义。
它们往往相互说明却又相互推翻,相互支持却又相互独立。
这种情况就自然构成了周明照片的信息量丰富,具有一种满足视觉阅读快感的特点。
周明的这种由丰富的都市生活场景的复杂细节堆砌起来的纪实风格,正好与中国社会20世纪末的社会与文化的转型而来的实际变化相吻合。
由于都市消费文化的形式与需求的多样化,琐碎、零乱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之一。
而都市现实也因此成为这种庸俗的琐碎的牺牲品。
简洁被错误地误认为是贫乏。
因此,人们尽可能地通过大量占有来显示自己的成功或富有。
而都市的外貌也同样呈现这种特点。
在周明的照片里,这种现实的琐碎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东西,展示并预示了当代都市生活不可避免的琐碎、零乱。
因此,当代都市生活的各种细节也堂而皇之地并且无法避免地进入了通过周明的照片里,显示其某种合法性。
可以这么说,也许就是这种琐碎、零乱,构成了周明城市摄影的强烈的现实感。
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个细节丰富的表面现象上面的话,应该说周明的照片已经足够满足我们通过照片了解世界的**了。
然而,事情却并非这么简单。
照片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它并不是一种可以任由我们把握与解释的事物。
它有自己的存在理由与自己解释自己的方式与特权。
一旦你把它变成了照片这么一张纸片,那么你就必须冒它要独步于世界并形成自身的意义的风险。
人们发现,在有些时候,周明的这些细节过于清晰因而也就显得过于真实的城市影像却往往会背叛他与观众把握、了解现实的良好愿望,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其反面,呈现一种虚幻的超现实感。
结果,周明的许多拍摄自街头的照片反而显示出一种“假”
来,由被他清晰固定的事实关系、各种细节所构成的画面变得像剧照般地具有一种戏剧性,有时还呈现一种人为性。
这种看上去似乎是人为导演的场面甚至还引起了周明的照片是不是摆拍的猜测。
因为在街头纪实风格的摄影传统中,摆拍一直是一种大忌。
因为它有陷摄影的“真实性”
于不义之嫌。
人们一直以为,照片中的一切应该是真实的再现,不会说谎。
殊不知,其实这是摄影的意识形态使然。
哪一张照片不是摄影者的人为选择?无论是光线运用、拍摄角度、镜头选择还是景别变化,哪一样不是人为性的结果?在这种人为选择面前,摄影的真实性从何谈起?对于像周明这样的志在展现都市人间生活图景的摄影家来说,只要不以新闻报道摄影自居,摆拍与否其实已不重要。
更何况他也没有兴趣去创造一个戏剧性的场面。
我想,重要的倒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愿望与意义的背叛。
因为这才关乎摄影的真实性这个重要命题。
周明初登中国摄影舞台时在20世纪90年代初。
他那时的照片以上海市民生活的悲欢喜乐为主题,照片基调是一种乐观与幽默,同时混杂些许善意的挖苦。
他那时总是以一种冷静而又不失幽默的眼光来打量发生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人间喜剧。
而如今,他却已经不再为这种喜剧性的再现而动心了。
他冷峻地面对人世沧桑,力图从更深的层次上来把握这个世界。
与他那时的照片相比,现在照片中的犀利已经成为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种犀利既造成了他的照片的情感温度的下降,又获得了现实深度的充分提升。
这或许是许多人在有意无意间发现的周明的摄影的新变化。
与他从前的注重发现生活的苦中乐不同,周明现在的照片似乎更表现出一种对现状的中性把握。
他逐渐摆脱了为情节驱使的兴趣,而开始注意寻找一种更具有解释可能性的不为情节左右的画面瞬间。
正是这种中性的画面,为他的某些照片的从强烈的现实感向某种超现实感的过渡做出了准备。
在周明的照片中,生活场景中的各种细节的杂陈堆砌使得它们的本来意义相互冲突,相互抹杀,给大量的偶然性造成混入画面的机会。
画面中的细节繁多而无法构成一种可以自圆其说的明白单纯的“意义。
而现实的统一性也就此悄然瓦解,要想寻找统一明确的“意义”
的努力也变得无聊与徒劳。
也因此,画面开始出现了理所当然的背谬。
这些细节既有着积极描述确认俗世的作用,却又同时包含了嘲讽俗世的作用。
它们既是现实的确实证据,又是现实的虚幻的反证。
这种逼真的细节描写既是对现实的肯定,也是对现实的否定并进而具备了超越现实的条件。
正是这种背谬揭发了都市的日常性与都市的戏剧性甚至是荒谬性处于一纸之隔的状态,而照相机则把这种并存叠合在一张纸上,产生了一种常态中的非常态感觉,使日常性与戏剧性相互包容。
从尖锐而又明白的现实感暗渡陈仓到了暧昧而又明快的超现实感。
而这种超现实感往往就是由这些经常显得很是抢眼的细节所共同生产出来的。
也就是说,这种种细节逸出了照片中正在发生的某个事件的进程而自己生产意义,它们各自存在的理由本身就生产了意义本身,使照片出现了各种意义系统。
也许,这就是周明照片的这种超现实感的产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