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文化走入城市
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候,全国上下一片沸腾。可是,当中国同样在那一时刻加入了世界公共厕所组织(WorldToiletOrganization,简称)的时候,却没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为了履行中国对世界公共厕所组织做出的承诺,北京市政府拿出数百万美元用来改造遍布北京大街小巷的公厕。此举给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很快就显现了出来。77岁的退休工人王师傅一直把胡同里的那个公厕称作是“自己家的”,因为就像北京的许多平房一样,王师傅家的灰砖平房里也没有卫生间。几十年来,王师傅一直得“跋涉”到那个黑乎乎、臭烘烘的公厕。在那里,地上挖了几个十几厘米宽的坑,坑与坑之间用矮矮的水泥墙隔开,坑下面便是堆积起来的粪便。王师傅感受到了厕所改造工程带来的诸多好处。现在的公厕早已变了模样:陶瓷的冲便器代替了过去的茅坑,能插上门闩的隔扇代替了过去的水泥墙,冬天甚至还能通上暖气!“过去和现在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王师傅感慨地说。中国在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进展令人惊叹。但是,中国的卫浴业却远远滞后。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地方,标准的厕所依然是一个水泥坑,甚至在一些时髦的饭馆和网吧里也是如此。现在,中国政府和老百姓似乎开始格外重视起这个被长期忽略的生活层面。你看,首都北京的很多公厕不是已经被改造一新了吗?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那些家居设计装修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卫浴用具,报纸的广告里随处可见关于卫生间设计的最时髦方案。自称世界公共厕所组织发起人之一的杰克·西姆说:“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改善公厕现状的紧迫性,并且在不断地加大工作力度。”然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毕竟“中国的厕所问题已经被忽略了太长的时间”。对于那些公寓楼里的住户们来说,关注卫生间的潮流则把他们推进了越来越多的装修市场。在北京环三环家具城的卫浴用品部里,58岁的陶老师正在忙着掏出大把的钞票用来补救一个被忽视了大半辈子的问题。陶老师回忆起这些年来用过的卫生间:1944年到1968年间,陶老师在乡下,那里的厕所是一个木头棚子,粪便就直接倾泻在小河里;1968年,她搬进了北京的一家工厂分给的公寓,卫生间里安装了一个陶瓷的蹲便器。直到1994年她家才装上了那种坐便器。狭小的洗手间里装上一个喷头权当淋浴器,喷头一开,整个房间被弄得到处是水。所以,当陶老师一家买了新公寓后,他们便决定把卫生间好好装修一番。陶老师和女儿最近就为买这些卫浴用品忙活开了。母女俩选了那种看上去非常结实的白色坐便器。为了换下家里的那个喷头淋浴器,她们选了那种3000多块钱的豪华款式。这种款式配有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水温调节装置并且有按摩和“桑拿”功能。“装修一间卧室很容易,但卫生间的装修更重要。”陶老师28岁的女儿说。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卫浴市场将会迅速扩大。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