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还是含蓄点好

年轻人还是含蓄点好

二十几年前,当我开始接触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中国人很含蓄。而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南部的人,与其他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民族一样,一般都比较外向、热情。这种外向与热情表现的方式很多:好客、说话有点大声、手臂动作有些夸张。这就是法国人所谓的“地中海个性”。因此,对中国人的“含蓄”,有些南欧的人不太容易理解,甚至会有些误会,认为中国人太冷漠、不够重视感情。我个人认为,东方人这种不轻易表露感情、举动及言语比较保守等属于“含蓄”性格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我们对亚洲人的神秘感。我只是1989年首次来中国时才发现,我想象中的中国人的含蓄与实际情况有不小的差距:我不但发现不少人比较容易把心情表露在脸上,还感到说话大声、动作夸张、豪爽的性格,决不是地中海地区居民的专利。在这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也不落后。不过,我当时觉得中国人,包括年轻人在内还是比较含蓄的:在公共场所的举动都有一定保留,甚至保守,街上也看不到年轻情侣搂在一起或接吻,如果有的话一定会招来旁人斜眼。但是2000年年初我再次来中国后发现,与十几年前相比,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含蓄程度上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还十分罕见的一些毫不含蓄的现象,在现在的中国大都市里一点也不稀奇了:穿着“清凉”的年轻女性和格外亲密的小情侣,大街上比比皆是;在公园里公开拥抱或接吻的年轻人,也时常可见。甚至,我还见过地方电视台报道的一场接吻比赛,参赛者热情的程度决不亚于浪漫的法国青年!记得首次来中国的时候,我这个“浪漫”又不含蓄的法国人若夸奖中国年轻女性的美貌,对方不是白我一眼,就是脸孔一下子变得红红的。如今,别说人家的相貌,连身段也不妨赞美一下,被赞美的美女不但不会白你一眼,脸上还会露出骄傲的笑容。过去品头论足是君子所不为的,而今天女性的脸庞与身材却成了一些中国男人常常讨论的热门话题。我想,这种现象与不少新出现的现象一样,只是中国开放所带来的副产品。过去,中国人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接触,几乎没有机会走出国门,对国外了解极少。现在就不同了:到国外旅游、考察、学习、就业的中国人日益增多;中国媒体几乎天天都会报道异国风情;通过互联网,中国网民也容易接触到国外的人和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很容易受到国外的影响,也很容易接受西方的某些习俗。但值得一提的是,媒体所报道的外国人的“开放”与“浪漫”,往往只是一些比较罕见或极端的现象,一般西方人也不是都接受的。欧美人大多数要比中国人想象的保守得多。我个人觉得,中国人还是不要忘本,不要一概否定中国文化里正面的东西,也没有必要崇洋媚外,将所有来自西方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地套用在自己身上。总而言之,还是含蓄一点比较好。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环球时报》采风  往里看 往外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环球时报》采风  往里看 往外看
上一章下一章

年轻人还是含蓄点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