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职业悄悄变化着

中国人职业悄悄变化着

中国有句俗话叫“行行出状元”,意思是说只要用心,不管干哪行都能做出成绩来。这句话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与此同时,一部分行业开始走下坡路。“行行出状元”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环境了。张睿(音译)是一名全职的短信写手,他的工作就是及时向手机用户传送新闻,月薪6000元人民币。对于数百万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短信的中国人来说,张睿的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它使信息时代人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利用手机随时随地满足自己对信息和知识的渴求。同时,张睿的同事还负责设计手机铃声、图片信息甚至笑话以满足用户的需要。阕红宇(音译)是中国著名的门户网站——搜狐的职员,他带领20多名短信写手专门负责网站的短信业务。而在五六年前,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中国会出现这类职业。20世纪**十年代,中国人最向往的就是在政府机关或者国企中有份稳定的工作。但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市场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的职业取向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一些在几年前还难以想象的职业大量涌现,而过去十分普遍的职业却越来越乏人问津。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职业逐渐销声匿迹。在几年前的中国,还有许多人从事传统的手工业加工,比如制作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如帽子、鞋子等,这些磨刀人,修补破碗和其他容器的手艺人,现在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了。在彻底消失的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管理各种票证的工作了。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1991年,中国社会一直有人专门负责分发油票、粮票等票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用品的丰富,这些票证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新兴的职业五花八门,基本上是市场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业。例如,专业色彩协调员是专门帮助顾客进行色彩搭配的人员,既可以是室内装潢,也可以是个人着装;陪购员是陪客户购物并帮助其携带大大小小的购物袋。总之,决定一切的是市场需求,工作在各个行业、各个职位的人的目的只有一个——满足市场需求。前面提到的短信写手就是如此。由于中国手机用户数量激增,市场需要大量专业的全职人员从事短信的创作和编写。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有2亿多,许多人都订制了形形色色的短信服务,如新闻接收、聊天甚至英语课堂服务。他们的需求为IT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虽然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其市场潜力不容小觑。随着手机技术和短信服务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将需要更多受到过良好职业培训的信息编写及设计人员。不容忽视的是,职业兴衰的变化也使从事传统行业的人陷入困境。刘玉兰(音译)今年45岁,下岗前是一家服装厂的工人,下岗后,她干起了老本行——裁缝。现在她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缝纫店,但生意清淡。谈到缝纫这个行业时,她显得有些悲哀,“过去,裁缝十分普遍,人们经常到缝纫店定做衣服。但现在,人们很少这么做了,因为在商场里,服装的样式更齐全,选择也更多”。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目前已有1838种职业。新的职业的出现使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更大的满足,但当人们享受新经济环境下更细致、更周到的服务的同时,还有一些人面对经济变化、面对新的职位而无所适从。他们大多数是那些年龄较大,又不具备市场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的人,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对他们来说,再就业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他们无法再干从前的工作,因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已经被市场淘汰,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又没有接受过新兴职业的训练。此外,他们对自己的“老本行”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刘玉兰说:“只要我还能活下去,我就不会放弃这个工作。”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环球时报》采风  往里看 往外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环球时报》采风  往里看 往外看
上一章下一章

中国人职业悄悄变化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