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看中国(1)

法国看中国(1)

从社会文化往来层次上看,法国人是西方国家中对中国了解最多的民族。他们既有好奇心、肯学习,又愿去亲自看看。从商业往来层次上看,他们对中国心有余而力不足,虽能认识到与中国商业往来对他们的重要性,但做法往往与其大国地位不相适应。从政治往来层次上看,法国人表现得最矛盾,一方面它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另一方面有跟着舆论跑的广大社会阶层。唐三彩与法国总统法国人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也有相当的知识。记得第一次来法国出差,一切都很新鲜,坐在出租车里和司机聊了一路。那司机挺健谈,和我谈起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中苏关系的恶化。中苏关系为什么恶化呢?他认为是中国向苏联要原子弹制造技术,苏联不给,**说我们自己干,以后与苏联就疏远了。观点挺新颖的,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不论对错,他能把20世纪60年代中国那段历史理出线索,作为出租车司机也是难得的。后来在法国工作,一位电话局的女士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麻烦,于是请她出去吃饭。闲聊起来,她提及太平天国。我开始以为听错了,因为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短暂的一段,我们这代人对它了解较多,是中学时代革命教育的缘故,太平天国作为农民革命的典型,是政治课的必修内容。远在欧洲的法国人居然知道中国这段历史,让我没想到。她解释说她以前当过小学教师,各国历史都知道点儿。法国人对中国文化既有了解,又感迷茫。法文中,“中国”一词同时还指中国瓷器,也指难懂的事。法国人有时碰到问题太复杂,便开玩笑地说,这是中国的。中国对他们来说是个神秘的国家,搞不懂的地方太多了。你若参观法国各地的古堡,十有**会见到摆在室内的中国古代瓷瓶。到法国人家做客,也会在那些有钱人、贵族家庭看到中国瓷器。清代的最多。中国瓷器在他们眼中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他们对中国工艺品也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常有女主人跟我谈起她的瓷瓶,说是祖父留下的,中国哪个朝代的,还有人能说出花纹的特点来。现任总统希拉克对中国工艺品有很高的修养,几年前他还当巴黎市长的时候,接待一位来访的中国部长,法国看中国部长送希拉克一匹唐三彩马。法国人有当着送礼者面打开礼品的习惯,以示敬重。据说希拉克打开唐三彩马,谈起唐三彩的历史及特点等。那位部长赶紧转移话题,因为他意识到希拉克懂得许多有关唐三彩的知识,他对此却了解不多,又没有充分准备,讲不过希拉克。一次在使馆文化处看电影《秋菊打官司》,当时张艺谋、巩俐都到场与大家见面,法国人来了不少,慕名来看中国大导演和影星。开演了,影片尚未翻译,中文对话,也没有法文字幕,为此文化处特意安排一位会法语的人在影片大段对白时断断续续翻译几句。影片讲的是中国落后农村的日常生活,作为中国人,熟知那块土地,加上导演和女主角出色的表现力,我们很快被故事吸引了。但是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法国人,主要凭视觉和感觉,没有多少听觉上的帮助,却也一个个聚精会神。毕竟不经常与法国朋友同看中国乡土片,我自觉好奇,冷眼望去,他们似乎都进入了剧情,情节真切处,该哭的地方会哭,该笑的地方会笑,反而显得我这个四处张望的中国人看电影不专心。还有一段让法国无人不晓的中国历史就是“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在我们那代人身上的烙印恐怕一生难以去掉。不过我们对“文化大革命”的记忆都存于内心,大家没留什么纪念物品。法国人没有那么深的记忆,但不少细心人却留着那个时代的纪念品。那次我们去一个接触不久的法国人家,进门一看就知道是书香世家。他们没去过中国,但提到“文化大革命”和**,主人转身进里屋就拿出了一本红宝书,看着这本久违的语录本,我真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要知道这曾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十几年顶礼膜拜,居然在不熟识的法国人家看到,我们自己的却早不知扔哪儿去了。“文化大革命”时我们还存各式各样的**像章,家家户户都是收集者,少的几十种,多的成百种,不知什么时候都遗失了。我还曾有一位法国朋友,20世纪70年代留学中国,年轻时是崇拜**和**的狂热分子。那时在中国拍了不少录像和照片,珍藏至今。“文化大革命”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我们还对亚非拉一些国家输出革命,在非洲和拉美至今有被称为“毛派”主义者,崇尚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但如果不是住在法国,真想不到“文化大革命”作为历史知识在欧洲这些资本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家中的普及程度。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从经济和商业往来上看,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也很有意思。他们的看法可归纳为关系说、面子说和时间说。法国人对中国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关系说”,他们通常学的第一句中文是“干杯”。法国人一般酒量不错,干杯面不改色,尽管在法国没有这个习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去中国的人还会说一句中文是“没有”,因为当时物资匮乏,服务态度也不好,售货员常说没有。以后去中国的人多了,再会的新词就是“关系”。他们认为关系无处不在,尤其对于第一次去中国的企业,一定要通过中间人介绍才会被中国人看重。关系又分两个层次:一是找有背景、有权有势或关系网多的中国人;再一个是本身拉关系的能力。他们认为中国人往往重视代表企业的人而非企业本身。对华商务人员和中国人混熟了,会得到忠诚的友谊。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车耳旅居文化系列:如此法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车耳旅居文化系列:如此法国
上一章下一章

法国看中国(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