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巴黎

告别巴黎

十几年前刚到巴黎的时候,中法关系正热,几乎每天的报纸上都有对中国的报道。

十几年后要离开巴黎时,中法关系再次升温,又可以每天看到关于中国的消息,其间中法关系经历了从热至冷,又从冷至热的过程。

这些年中,先是法国人输掉上海地铁的竞标,然后法国卖武器给台湾,不久密特朗接见**喇嘛。

中法关系陷入历史上的低潮。

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政治上的短视,法国人失去了开拓中国市场的信心,有的大企业关掉了在华代表处,停顿了对华投资,甚至撤掉对华贸易部门。

1989年底前后我们认识的商界朋友大部分不见了,有些人转而做东欧市场的开拓,到处在讲中国已经不热门儿了。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经济再度崛起。

我们却如同身陷囹圄,困守巴黎,尽管萌生去意,还是没走,继续在法国开拓业务,艰难度过了困难时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在形势好了起来,为什么反而要走呢?或许是“飞鸟依旧林,池鱼思故渊”

吧。

有时人在一个地方久了,越呆越习惯。

有时住久了,反而不习惯了,返璞归真回到原来的起点上。

1985年来法国出差时,见到的是个开放的国家。

埃菲尔铁塔下,巴黎警察见到西装革履的亚洲游客,会用几句不熟练的日语打招呼,那时我们人在欧洲,也深感日本的存在,心想什么时候警察见到亚洲人能讲几句中文。

时至今日,卢浮宫的指南已经有中文版了,巴黎塞纳河游船有中文介绍,中文越来越被看重,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从来没这样高过,今天已经不是西方人瞧不起中国的时代了。

法国也不是10年前的法国。

它不是更加开放,而是更趋保守了。

连在亚洲长住的法国人也习惯不了这里四平八稳的节奏,以至于有窒息的感觉。

法国人仍沉湎于往日帝国的光环中,社会上没有英雄主义,他们不守纪律,一味怨天尤人。

这个民族在困难时期还可以组织起来,和平时期却不肯做牺牲,如同一盘散沙。

法国人对外国人的恐惧心理日重,10年前在街头向宪兵问路,宪兵先给我们敬礼,着实让我们受宠若惊。

以后大街上有什么搞不清的事,喜欢找他们请教,一是他们认真,二是还可以享受一个敬礼。

现在他们懒得向人致敬了,拦住外国人,直接说:请出示证件。

心态之一。

法国人对日本人又讨厌又害怕。

有的法国人买了一架日本相机后会说,日本东西没什么好的,除了照相机以外。

如果他不久又买辆日告别巴黎本车的话,他会说,日本东西没什么好的,除了照相机和汽车。

现在日本车在法国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店里摆的照相机、摄影机、音响则大部分是日本货,保守的法国人仍坚持说日本东西没什么好的。

心态之二。

韩国实力的增长,使它步日本的后尘,开始受法国人奚落。

一家法国设备制造商将技术卖给韩国企业后,后者经过消化研制出同样产品,价格却比法国低廉。

我们帮这家法国企业去中国竞标,由于国内企业压价厉害,谈判并不顺利。

法国人对我说,这样下去的话,你们买韩国产品得了。

我说如果韩国产品物美价廉,有何不可呢?难道一定要买法国的吗?世界在发展,法国倒也在发展,但它在世界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了。

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水准比起父辈来,不是更高,而是更低。

法兰西穷了,像一个上了年纪的病夫,步履蹒跚地走向21世纪。

恩格斯150年前在《从巴黎到伯尔尼》一文中讲:“只有法国这样的国家能够创造巴黎”

法国人也常说类似的话并为此感到骄傲。

几年前,一位犹太朋友却对我说:“真可惜这个国家是法国人管理的”

法国人既有辉煌的历史,又有糟糕的现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生活过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赞叹“巴黎是个流动的圣节”

,这句名言流传至今。

当时海明威只是没什么名气的记者,没事儿就在巴黎街上闲逛。

所以他写道:“在巴黎可以没有钱,却自由自在地生活”

可现在的法国快成警察国家了,社会环境令人越来越难以忍受。

法国本身就是矛盾!

它既有优秀的品质,又不断地浪费着自己的才华,这是最令人迷茫的地方。

没有几个国家像法国拥有这么多的旅游资源,也没有几个国家像法国这样肆意挥霍其旅游资本。

法国人正在吃祖宗的老本,还能吃多久呢?换句话说,世界大国的地位法国还能维持多久呢?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车耳旅居文化系列:如此法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车耳旅居文化系列:如此法国
上一章下一章

告别巴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