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战争(1)

巴尔干战争(1)

铁托去世后,塞尔维亚**者在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的领导下,试图在南斯拉夫联邦的众多民族中取得领导地位。然而,虽然做了种种努力,并且常常引起激烈冲突,却仍然没有打消联邦中其他国家寻求独立的企望。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四国都纷纷脱离“联邦共和国”,成立了独立的主权国家。1992年3月,米洛舍维奇只拥有门的内哥罗(黑山),他适时地将其合并入南联邦。身在贝尔格莱德的米洛舍维奇几乎无法对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加以干涉。然而,米洛舍维奇却为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提供资金和武装,促使了民族战争爆发。这场鏖战从1992年到1995年持续了3年,把萨拉热窝(波斯尼亚首都)及波斯尼亚的其他城市搞得一团糟。这是一场在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与大部分为穆斯林的波斯尼亚人之间了结宿怨的悲剧。其中宗教问题不容忽略,至少就战争的残酷性而言,宗教问题在潜意识中可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995年8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终决定轰炸由拉特科·穆拉迪克(RatkoMladic)将军及其政治同盟拉多凡·卡拉季奇(RadovanKaradzic)领导的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军队。同时,设在海牙的国际战犯法庭对这两个战争头目发布通缉令,但至今仍没有捕获二人。南斯拉夫的危机标志着北约在20世纪末第一次主动实施军事干涉,派送自己的远征部队前往战区。波斯尼亚事件后,科索沃的矛盾又突出起来。几百年来,这片夹在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之间的缓冲地带,是东正教信徒隐居的地方(波利Polje圣城可以说明这一点),也是塞族人民与历史上土耳其穆斯林入侵者之间不断爆发冲突的地方。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非法移民从阿尔巴尼亚进入科索沃寻找生计。阿族血统的科索沃人直到铁托逝世前一直保持和平,并遵守贝尔格莱德的法律。可是自铁托逝世后,加上南联邦逐渐解体,这部分科索沃人开始不再安稳。他们要求独立,并要求拥有与波斯尼亚人和马其顿人平等的权利。此举引起了激烈的冲突,在当地上演了前所未有的暴力场面。最后,这场潜伏的内战终于在南联邦军队与由阿族血统的科索沃人组成的“科索沃解放军”之间爆发。1999年1月15日,情况突然恶化。在科索沃南部的拉卡克(Rakak)地区发现了45具尸体,死者都是阿族血统。当时,美国大使、曾领导过欧洲安全合作组织的威廉姆·沃克在尸体现场。沃克请求已经在寻找波斯尼亚塞族人穆拉迪克和卡拉季奇的海牙战犯法庭派核查人员到科索沃。米洛舍维奇对此反应很强烈。1月18日,塞族部队开始轰击造反的科索沃村民。而且,贝尔格莱德政府签署法令驱逐欧洲安全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并命令边防警察阻止海牙核查人员进入本国。南斯拉夫总统还拒绝会见北约总司令卫斯里·克拉克将军,因为他怀疑这位将军已经站在科索沃解放军一方。贝尔格莱德方面把当时的情形看作是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在无耻地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贝尔格莱德方面拒绝屈服。也许米洛舍维奇的参谋们错误地认为,拥有强大武器工业(占美国工业产量的40%)的美国领导人会经过慎重考虑后,才有可能下令在巴尔干这种地方测试新型飞行器、瞄准器械和直升机。那些日子里,贝尔格莱德市内的标语为“塞尔维亚一开战,整个世界都会投入战争”。这明显参照了1914年的事件。但在1999年,俄罗斯不会再支持昔日的盟友塞尔维亚。1月29日,南联邦军队与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冲突结束时,24名科索沃解放军分裂主义者死亡。这一事件正成了克林顿总统的借口,他向塞尔维亚发布最后通牒:务必同意保证科索沃地区的和平,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若在过去,这样的威胁极有可能引起又一场世界大战。但在1999年却不会,因为当时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北约严重依赖美国的军工业并借此发展自己的飞机和武器装备。此外,多数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属于中偏左派(如,德国总理施罗德、意大利总理达莱玛(D’Alema)、法国总理若斯潘(Jospin)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这些国家与美国在经济、财政方面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思想上也更接近民主党。自称是双方调节者的北约在克林顿的最后通牒之后即邀请米洛舍维奇参加和平会谈。会谈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召开,目的是给科索沃一定的自主权。1月30日,北约16个成员国的大使们向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那(JavierSolana)提出,如果在朗布依埃没有达成和平协议,便请他发布命令,空袭南联邦领土。很显然,这又是一次挑衅,它可能会说服比米洛舍维奇更现实、更明智的总统要更加小心谨慎,达成和平协议,但米洛舍维奇并非这种人。谈判在4月6日开始。科索沃解放军要求在科索沃进行公民投票,但南联邦代表团对此表示反对,他们称已经有成千上万的非法移民越过阿边境进入科索沃,这使阿族和穆族人在该地占据大多数。南联邦也提出一个条件,即必须保证南联邦领土的完整,这也不能令科索沃解放军接受。而就在此时,已有2万名阿族人聚集在朗布依埃,要求科索沃独立。人们不禁会问,是谁为他们提供了旅途和食宿费用呢?一些记者猜测是美**工业,但并未发现任何证据。当美国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莱特出现在朗布依埃时会谈已经开始。奥尔布莱特出席了双方代表的第一次会谈。但双方立场不可调和:科索沃解放军要求科索沃独立,考虑到可以凭借人数上的优势而要求举行公民投票;而塞尔维亚人知道自己在公投中会失利,遂不准许。除此以外,他们都不愿接受北约军队进入南联邦领土。与此同时,国际报业还在不断报道塞尔维亚人屠杀科索沃穆族的消息。这样,首轮谈判以失败告终。进一步的会谈推迟到3月15日以后。这期间,国际紧张气氛攀升,美国和北约各国媒体的宣传使人们感到战争不可避免。谈判重新开始时,双方更加坚持各自的立场。3月20日朗布依埃的闹剧结束时,塞军对整个科索沃境内的科索沃解放军驻地发动了一连串的袭击。克林顿总统立刻要求召集联合国安理会会议。3月22日,美特使里查得·霍尔布鲁克飞往贝尔格莱德,但这最后避免战争的努力也成为徒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惨无人道的历史:《世纪战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惨无人道的历史:《世纪战争》
上一章下一章

巴尔干战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