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春早去(2)
康苏密!萧皇后那颗本已紧缩的心,不由得更加狂跳不已。这个颉利身边的大红人,此时此刻来干什么?听那口气,的确像有急事。平时,萧皇后对他总是敬而远之,尽量不得罪他。因此,她不得不打开帐篷的大门,康苏密一闪身窜了进来,随手又关紧了门。“娘娘,你不是早已有心回到中原去吗,现在就是最好机会。”康苏密一边说,一边注视着萧皇后脸上的表情。萧皇后强力镇定住自己的情绪,平静地答道:“康爱卿,你的心意哀家领了,哀家现在已是颉利可汗的人,就不谈回中原的话题了。”“娘娘,你的内心所想,其实在下早已明白。”康苏密继续说:“大唐有如此开明的君主,有那么多的贤臣良将,天下正如百川归海终将属于唐朝。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颉利心胸狭窄,猜忌甚重。如今已是众叛亲离,江河日下,不如趁早离开他投向光明。”“康爱卿。”萧皇后仍然是那样平淡的说,“哀家一个妇道人家,天生的命运不可抗拒,更不可免强,只能随遇而安,任其自然。”“娘娘,时间紧迫,我们现在都身处险境,事关你我身家性命。我有心帮你一起投奔唐营,希望娘娘能及早定夺。明日子夜时分,我亲自来接你。”康苏密说完,转身离去消失在夜幕之中……这一夜萧皇后无法入睡,她想了很多很多。她对唐朝君臣早已钦佩不已,对中原故土更是一往情深,与此相反,她对颉利可汗和义成公主更加失望。可是,康苏密是颉利的亲信,他怎么会突然背叛颉利而投奔唐朝,这里面是不是有诈?是不是颉利对她产生了猜忌,来试探虚实的?想到这里,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第二天,子夜时分,康苏密又准时扣开了萧皇后帐篷的门,带着杨政道,不由分说地将萧皇后拥进了早已准备好的马车上,在夜幕的掩护下奔向唐朝李靖将军的大营。李靖对萧皇后以礼相待,好言劝慰,并妥善安置。他对萧皇后说:“娘娘,这回你才是真正地回家了,你就安心地歇息吧。”唐军凯旋归来,李世民传旨:召见萧皇后。“臣妾萧氏叩见陛下,愿陛下万寿无疆!”“爱卿平身!”李世民抬了抬手,接着又吩咐道:“赐座,赐茶!”“谢主隆恩”!萧皇后在御榻一侧坐了下来,礼节性地端了端茶杯,又放下了。李世民见她身材颀长俊美,容貌温柔端庄,徐娘半老而丰韵依存,鬟凤低垂,虽是昨日黄花,但却依旧光华腴润,一双杏眼如两潭秋水镶嵌在那张鹅蛋似的脸上,顾盼生姿,清眉细睫,香腮如雪,如晓花含露,似雨后秋菊。高贵、典雅。不是天上的仙女,便是洛水神妃。萧皇后静静地坐着,李世民心荡神驰,如痴如醉,眼帘时而映出大杨妃优雅的风貌,时而又出现小杨妃透逸的神姿,时而又把二者和萧皇后搅合在一起,时而三者各自分开,争妍斗芳。虽然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可是从整体上比较,似乎都不如萧皇后典雅。李世民像喝醉了酒一样,觉得自己眼睛朦胧,视物昏花。倏尔又觉得脸上发烫,喉咙干涩,舌头僵硬,也不知道自己问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事实上萧皇后对眼前这位大唐天子早已是心有所属。当她还远在漠北帐篷里的时侯,这种情愫已不知什么时候潜滋暗长了。隐隐约约就有一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悲哀,或者,准确地说,自当年的雁门之围后,李世民这个名字就已在她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当年,她惊叹李世民的少年英勇,胸藏韬略,现在,她更钦佩他的治国之道,由此,在她心中有一种生不逢时,未遇明君的悲叹。如今,心慕已久的这个男人就在眼前,高坐在御榻之上,可是自己却已是残花败柳了,怎可有非份之想呢!怀着如丝如麻一样复杂的心情,萧皇后粉面羞红,音调柔软,如涓涓溪流似地回答着李世民的询问,李世民心花怒放,当下赐她与杨政道宅院。对于萧皇后的美丽与贤淑,李世民早有所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甚至比传说中的人更加鲜艳,更加妩媚动人,尤其是那雍容典雅的气质,更是一般的红粉佳人所不具备的,它给人一种内在的向心率。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在最初看到她的那瞬间,李世民甚至怀疑她是否真的是萧皇后,因为她的外表与实际年龄实在不成正比。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妇人竟如此光彩照人,真的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她的的确确就是那位历经沧桑桃花劫的萧皇后。李世民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日下朝,他竟不知不觉地,鬼使神差令御辇来到萧皇后住的凤辉宫前,只听得里面笑声不绝,便下了辇车,悄悄跟了两个宫奴进去,往那院内偷觑,见院子里站着许多女子,在那里望着大笑,秋千架上,站着一个女人,着一浅色小龙团袄,一条松色长裙扣两边,中间扎着大红缎裤,翻天地飞打下来,做一个蝴蝶穿花,真个风流袅娜,体态轻盈。李世民定睛一看,正是萧皇后!不知怎地,李世民的内心涌起股窃喜与冲动,他真想走上去将她拥进怀里,尽情地抚慰一番。李世民传旨,封萧皇后为昭容,使这位饱经离乱的隋朝皇后,正式成为大唐天子的爱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