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书铭:《寻找李海洋》

范书铭:《寻找李海洋》

至少在我这样的年纪,七月除了燥热难堪还另蒙有一层意义各有不同的基色,逃离成了多数人在这个夏日里延缓滚滚而来压力的最佳出路。一直有计划逃往大连,被清新海风拥裹着看日出日落曾是我谋划了半年的事,可供选择的线路不可谓不多,决断起来却并不轻松。研究地图几天只得出个失望的结论,任何通往大连的方式都不经过一座叫谷城的湖北小城。除非步行。去大连这不难解释,都是为了爱情,而去谷城,说明我并没有忘记友谊。在耳边全是讨论假期计划的那段时间,一直蜗居在谷城的海洋同学不为所动并不盲目跟风,这很符合他一直以来很有主见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为丰满的形象和想法逐步浮现出来。我时常为自己前瞻性好而自鸣得意,但海洋同学想的似乎更为深远,这是与我同岁的他坚持做我大哥的充分理由。在联系不上的那些夜晚里,他已经为未来忙活开了,他待在那个小地方致力于酝酿一场消解暑气的海风,这使得深居内陆的我求之不得又将信将疑,毕竟能吹到重庆的海风,天翻地覆几个来回也不是难事,很是让人期待。写这么个东西之前,我曾问过海洋同学需要注意些什么,话语中要挟之意按捺不住急于表现,但他的回应不同凡响:"那你着重刻画我的赌技吧。"这就是李海洋,要求别人宣扬的正是我原本想藉此要挟他的,让我全然没有办法。事实上,这也是我躲避不了不得不说的话题。半年前的上海之行认识了海洋其人,并没多少传说中英雄相惜互为仰慕的意味,混迹于一大群千奇百怪却并不出格的同龄人中,我们外貌显然没有帅气或丑陋到引起骚动喧哗的程度,这点一如多数灰头土脸扒火车奔赴上海的孩子。在那昏天暗日的几天里,比赛外的每一件事也都可看做正事,并且多与作文无关。在比赛结束的晚上,我们几个人非常没出息地选择留在破旅馆里夜搏,当然这也客观杜绝了有人因逛街而走丢。原来的人选有来自福建的臻伟,却被告知是个不赌的好少年,取而代之的是个河南的小伙子。通宵是个艰辛的过程,尤其是保持整夜头脑清醒,好在这对高三学生而言算不得什么。于是,在吸掉第三包香烟后,我们顺利迎来新一天的车水马龙。这夜的累累战果使他这一夜劳顿还是值得的。我想,这也是他嘱咐千万记上一笔的缘故。但我办不到几千字全都停留在这个细节上,尽管知道发哥是他最为向往和尊敬的角色,我想说的却是,读者看这个并不是为关注他是否有望以赌坛新星的身份冉冉升起,而是冲着他的小说文字而来。那我就从小说这条途径达到介绍他这个人的目的吧,现在。从上海回来后,就不断听到汇报他在写小说,到四五月份的样子就已经杀青,除了对他学业表示担忧我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最后定稿时得知那很像部台湾电影的题目时,我就明白这是他写作计划以外的事。我还清楚记得,他说近期会先完成个历史题材的,人物的设置走眼下电影圈里吃香的边缘人的路线。我们不妨暂且称那莫须有的作品为《战国无间道》。但不管怎样,《少年查必良伤人事件》已然实实在在摆放在我们的眼前。作为他的朋友并不意味有小说预览的优先权,说实话,甚至比多数人看到他小说还要晚。因文学认识的我们谈得最少的便是小说,甚至对着屏幕无话可说时长久沉默也多过说起小说,这与两人性格不无关系,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至少我觉得在创作上他是个走向封闭的人。有这样一些人,打个比方,你不能用电影去限制周星驰,却可以用周星驰去取代他的电影。有这样一个真理,用看到的文字去判断一个人的习惯外貌是毫无依据的,而通过交往再去推断他(她)应有的文字却往往是成立的。而这种人和这个真理在李海洋身上无疑都是成立的,几天交往下来和读到他获一等奖的初赛文章后,使我在看到《少年》一文时毫不吃惊,正是因为沿着封闭的道路,他才得以不受外界干扰一路自我地走着。在海洋同学许多篇小说里都不难闻到王小波健康的流气。小说里狗都是两人常用的道具,其中以海洋同学犹甚,有一段时间一读他的东西,一时见不到那畜生,就在怀疑这小子是否吃错药了?每每峰回路转时,总有那畜生蹦到眼前,调节气氛,足见狗是一直得到海洋同学偏爱的动物。我们都知道,正是王小波使狗引起人们的关注,照这个势头下去,虽说海洋同学叫嚣"我是世界之王"的可能不大,但叫嚣"我是世界狗王"的日子指日可待,这可足见这位来自小地方外表老实青年的野心。野心能大到个怎样骇人程度不得而知,却势必会伴随小说人物查必良一路成长,看完《萌芽》连载第一集觉得这是个少年查必良受伤事件,与作者意图明显相左,这注定了是个成长小说,唯唯诺诺者学会咬紧牙关,受伤者完成向伤人者的过渡。而这一切还只是存在于我个人揣测之中,这也正是看连载的妙处,读者未被孤立而是参与其中,自己也在为最后想个结果,而我能做的和大多数人一样,等待一期期看完连载,等待海洋同学质朴生活化甚至口语的叙述描绘成长,道出成长途中每个少年心中隐藏很深的秘密。不久前,和蒋峰说起过小说在重庆这座物质文化上去了精神文化还原地踏步城市的尴尬地位。我坦言,他的新书卖得并不好,他笑着说没什么,笑声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句:"每部小说都能找到它自己的读者。"但当我出没于大街小巷却见到另一番景象,许多同龄人不论成绩登峰造极的好学生还是街头痞子,都在口头谈论海洋的小说。我无意分出小说的优劣,这样的区分是可笑的,只是为我朋友感到高兴,他毫不矫饰的叙述方式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大批读者。说这好些话,净是关于作者与小说的点点小事,遗漏很多。本来以旁观者身份去概括一个生动的人一部生动的作品就是个缥缈的任务,可是滑向结尾处忆起的就更多,怎么也停不了。我想起,高考前的艰辛时日里,海洋同学仍没有放下小说,他对我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一直走下去。"我想起,身在谷城小县的他和远在重庆的我多次谈到更为遥远的上海,我们都是注定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在外漂泊的人。他对我说:"几年以后,凭自己的方式在上海立下足来。"再往前一点记忆能回到上海青松城的那个下午,坐我身后的海洋同学声情并茂向旁边的记者描叙复赛里自己所构筑的那个英雄世界。由此看来,今天一切对他只是水到渠成。……在享受这阵清新海风的同时还在读几本其他的书,其中以人物传奇为最少,居然也有所领悟,大凡一个伟大人物的背后都有一个同样伟大的预言者,在伟大人物幼时便作出惊人判断。但这是很虚伪的,所有人都乐于扮演预言者,如果蒙对了,便跟着永垂不朽,如果不对,也可以较为容易地赢取原谅,毕竟伟大不是能降临任何人头上的社区服务,而我却不能说服自己将伟大小说作者的冠冕轻易扣在任何人头上,哪怕是我的朋友。在我看来,伟大首先要有伟大起来的渴求,然后等待上天公正的决断。或许,李海洋正有这样的等待。当然,最后还不能忘记他那个搞笑的网名:死胖子。这的确是个亲昵的称呼。挖哈哈。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超人气青春文学:少年查必良伤人事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超人气青春文学:少年查必良伤人事件
上一章下一章

范书铭:《寻找李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