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监护人竟然是这种样子!(1)

我们的监护人竟然是这种样子!(1)

蓓芙丽姐妹经过两天的休整,终于奔赴她们的学校,一切都充满了新鲜与好奇……城市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整齐的建筑,蜿蜒的雪山,蔚蓝的海湾,干干净净的空气。蓓芙丽叫起还睡着的妹妹,机舱内的广播中,乘务人员用甜美的声音说:“感谢大家乘坐我们的航班,请拿上你们的护照、带好你们的手提行李,到入境处办理入境手续。如果有中途转机的旅客……”并详细地介绍了当地的时间、温度和入境事项。飞机终于泊了岸,到达温哥华的人们潮水般涌出。其中有来自许多地方的新移民。有兴奋的,有平静的,有焦急的,各种各样不同的神色呈现在不同肤色的脸上。在人流当中,有着一些和她们一样只有十几岁的年轻人,睡眼??,手中拿着护照,背着手提行李,东张西望地走着。相信他们也是和蓓芙丽、依琳一样带着父母殷切的期望和嘱咐来到此地,开始他们的求学生涯的。她们随着人群一起来到了入境处。依琳抱着小毛熊,肩上背着一个小包,跟在蓓芙丽后面。她们排在队伍里,不一会就轮到她们了,两姐妹站在入境处的柜台前。入境处的官员,一个中年白种男人接过她们的护照,对着照片用英文问她们说:“你们是两姐妹吗?”蓓芙丽答:“是的。”接着又问她们:“你们为什么要来加拿大?”蓓芙丽说:“来上学。”“打算停留多长时间?”蓓芙丽回答:“那要问我妈妈。”“你们住在哪里?”“住在我们的监护人彼得家。”“他来接你们吗?”“是的。”“蓓芙丽和依琳。”他念着。然后在她们的护照上盖了一个蓝色的方印,递过来一个微笑,说了声:“WelcometoCanada!”(欢迎来到加拿大)蓓芙丽和依琳向行李提取处走去。依琳说:“就这么容易过了关。”蓓芙丽说:“快走吧。”行李在输送带上缓缓前行。“看!那件,那件!”依琳指着一只横七竖八贴着很多有趣的图画的皮箱说。蓓芙丽拉起那只箱子:“不要光说,过来帮帮忙,好重啊!”这时一个白人青年过来帮她们把箱子提了出来,接着第二件。依琳说:“Thankyou。”那青年回答:“You’rewelcome。”大厅里,一个白白胖胖、个子不高、穿着一件大皮袄的中国男子,举着写着她们名字的牌子站在接机处门口,抬头张望着。姐妹俩发现了他。依琳说:“看!妈妈怎么挑了这个样子的给我们做监护人?”蓓芙丽说:“真是的,像个大皮球!”她们咯咯地笑了起来,向前走去,递上了母亲的信。那中年男子迎上来,满脸笑容地说:“我叫彼得,你们是蓓芙丽和依琳吧?”很热情的样子。“你们需要再穿多一点,外边冷。”她们两个说:“没关系,我们不怕。”姐妹俩向外走去,机场出口处的门自动地向两边弹了开来。依琳的脚刚跨出去,迎面的冷风“嗖”地向她扑来,刺得她脸上像被许多小刀刮一样。只听她大叫一声:“哇!不得了!”回头就跑回接机室,蓓芙丽也跟了进去。蓓芙丽打开了箱子,把带来的羽绒衣穿在身上,再加上手套、围巾,两个人包得密密实实,这才走出去。从她们口中喷出的一团团的热气即刻变成白白的雾气。蓓芙丽双手捂着耳朵,依琳竖起了大衣领子,跑着,跳着,随着彼得上了车。天开始下雪,雪花在空中飞舞着。依琳在给香港朋友的录音带里说:“那六角形的雪花使我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打开了窗户,用双手捧着飘过来的雪花,看着雪花在我手心里悄悄地融化,凉丝丝的,非常好玩。下雪后地上很滑,我们坐在车上,一路上只觉得车子好像在滑冰似的,好不惊险。”大约一小时,来到彼得家,彼得的家人已在等待着她们。两天后,她们将要去位于邓肯(Duncan)市的玛德琳学校报到。邓肯位于温哥华岛,维多利亚市西约60公里处,是滨临Cowicnom海湾岛的小城市,人口只有7万左右,风光秀丽,素有“图腾之城”(CityofTotems)的美誉。在市内,有将近四十根图腾柱。不同于其他户外图腾柱展示地点,这里每一根矗立的图腾柱都是艺术家亲手雕刻的真品。由于受北海岸区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影响,那里的居民非常朴实,他们互相知道市内的每一个人。他们友善、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客。市内只有极少的华人,没有正宗的中国餐厅。温哥华岛与卑诗省本土当中隔着乔治亚海峡。那天早上八点,她们用完早餐后告别了彼得的家人,随着彼得到西温市的马靴湾渡口。五层高的渡轮,下面两层是停车场,第三、第四层是客舱,最高一层是开放式的甲板。上了船后,两姐妹登上顶层,观赏着四周的风景。彼得跟了上来,向她们介绍周围小岛的名字。放眼望去,围绕着海峡周围的许多美丽小岛,由于没有被开发过,显得那么宁静,不见一丝人烟。在阳光照耀下,山上的松树从厚厚的雪层下伸出墨绿色的指尖,好像正在向旅客们打着招呼。笼罩在岛上一层层薄薄的雾气,在空中浮着。船在前进,蓓芙丽仿佛闻到了从小岛树林里飘过来的香气……浪花划过了乔治亚海峡,他们在维多利亚港下船时,刚刚十点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小留学生在温哥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小留学生在温哥华
上一章下一章

我们的监护人竟然是这种样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