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传统食品比转基因食品安全

误区:传统食品比转基因食品安全

请您将手贴在胸前,诚恳地回答以下问题:如果您不认识花椰菜、紫叶甘蓝、球芽甘蓝或者球茎甘蓝——它们是第一次出现在超级市场里——那么您会购买这些蔬菜吗?这些植物看上去多少有点稀奇古怪,它们会让您感到害怕吗?花椰菜有着一大团白色花序;紫叶甘蓝个头巨大,茎杆皱缩在中间,叶子的颜色强烈炫目;球芽甘蓝的茎杆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叶芽,就好像挂满了圆圆的珠子;球茎甘蓝的茎甚至就像是一个肿瘤——多么的不自然!它们的出现曾令不少人感到恐惧,尤其是当人们知道,所有这些蔬菜植物都是从芸苔——一种不能食用的野生植物栽培而得时,更令恐惧。但是今天,我们的饮食文化已经认可、接受了甘蓝类蔬菜,它们已经成为我们西方社会餐桌上的经典食物。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蔬菜并不是基因实验室的产物,而是人类从自然母亲的实验田里经杂交选良——人类称之为“人工栽培”——得出来的。

通过这种传统的人工栽培,人类不仅赋予甘蓝类蔬菜彼此不同的外形,而且还将变化延伸到植物内部,将植物天然含有的一些保护物质——就是那些用于败坏“天敌”(微生物、蛆、老鼠,也包括人类)的食欲而保护自身的物质——降低到对人类无害的程度。早些时候,用于分析成分物质的科学设施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所以人们只能用朴素的“尝试与失败”方法开始了艰辛而又漫长的成果检验工作。“尝试与失败”意味着,这些新的杂交品种需要直接在消费者中进行检验。如果某个品种味道不错,而且没有不良副作用,消费者还能接受,那么杂交就算成功了,培育者也感到欣慰;如果不是这样,不受欢迎的品种便会被扔进历史的肥料堆,培育者也只有叹声气重新再来,但是至于消费者,就只能算是倒霉了。经历过“尝试与失败”方法的消费者,当年可没少倒霉过。

土豆的例子也能很好地说明,传统人工栽培方式不是完美的:野生土豆含有大量茄碱——一种毒质,可以使土豆免受甲虫侵袭。为了“驯化”野生土豆,使它能为人类食用,必须首先降低茄碱的含量。这当然会令甲虫们欣喜若狂。可想而知,土豆中茄碱的含量越少,农业工人们就需要越多的杀虫剂。但是杀虫剂残留越多,消费者自然越不高兴。随着生态时代的到来,农业科学家又开始尝试以生态的办法来使土豆具有抗虫性,然而杀虫药喷得少了,茄碱的含量却又不经意间增加了。消费者感到恶心、呕吐、血液循环障碍并为此抱怨,只能继续挑选市场上另外的“新”品种了。

当然,这些事实——传统人工栽培方法的缺点——并不能证明,对植物遗传物质进行基因手术从而获得改良品种的方法就是安全的。我们不过是想强调,如果谁要评判新事物,那他首先应该对旧事物有充分认识。这新旧事物在此指的便是基因突变栽培与传统栽培。当前这个凝聚了园艺者、农民和科学家极大热情的基因突变栽培方法,您不可能没听说过吧?您只要随意走进一家花店,翻翻园艺品种目录,就会看到,其中有上百种之多都是近几十年来新出现在市场上的,它们便是以基因突变的方式被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这种栽培方法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对种子进行辐射,通过放射性射线来引起植物遗传物质的改变。拉丁文称其为:mutationes——生物物种的突变。

从众多被改变的植物种子中,栽培者只挑选出那些能够显现优势预兆的品种予以培养,而这无异于大海捞针,大量的种子不得不在辐射之后随即便被放弃了。但是基因突变栽培是人类以人工方式获得期望品质的惟一途径,人们仍可以根据需要将已发生基因变异的植物与自然现存品种进行杂交。基因突变栽培是近30年来培育技术的一个进步,我们每日都会接触并食用到它的成果。

对于粮食作物而言,无论是小麦还是稻谷,采用射线处理的办法是非常实用的,它们大多是在原子能发电站完成。射线处理同样也适用于蔬菜,如土豆、西红柿、黄豆;以及水果,如苹果、桃、柑橘、葡萄或者香蕉等;就连很多色彩艳丽的花卉品种也是人造基因的成果。应当看到,人工改造基因的植物已是今日农业的基础,是以发展强抵抗力品种为目标的农业的基础。但是,自然环境对基因突变栽培方式的忍耐承受力究竟有多强?我们也得承认,有关方面的检验以及毒理学方面的测试都开展得太少。

人们之所以对基因技术产生恐惧,是因为错误地认为,面包、啤酒或者果酱本应该由天然原料制成的,没想到这些“天然”原料却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然而我们根本不必忧心忡忡,因为使用这样的栽培方式已经很久了,而到目前为止,可预见到的风险仍然很少。毫无妥协地拒绝采用或漫不经心地滥用基因技术都是不理智的;理智的行为是,对不同的栽培方法都以同样的标尺来衡量,至于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标尺,这才是关键的问题。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德国最权威的饮食指南――《饮食观念误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德国最权威的饮食指南――《饮食观念误区》
上一章下一章

误区:传统食品比转基因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