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无双派
“小一,你们总算回来了。”小七从山下跑下来,气喘吁吁的喊道。“该叫哥哥不叫哥哥?叫我的名字。”小一松开杨忠的手,走上前去,揪了揪小七的耳朵。“哥,哥,疼疼。”“你还知道疼?知道错了没有?”“我知道错了,哥,哥,你快放手吧!”小一“哼”了一声,松开了手,叉着腰傲慢道:“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叫我的名字了。”小七揉了揉发红的耳朵,嘟囔道:“使那么大劲。”杨忠心里暗暗发笑:“这一对兄弟,还真有意思。”
小一甩了甩衣袖道:“大哥哥,我们走吧!去见先生。”“嗯。”杨忠在小一和小七兄弟的带领下,向竹林深处走去。一路上,杨忠细细观察小一和小七,发现两人的样貌,举止神态竟一模一样,丝毫没有差别,只不过小七略微高了一些。杨忠笑着问小一道:“小一,你是哥哥,你怎么比小七还要低了一点?”还没等小一说话,小七就先开口道:“那是因为我哥挑食,我不挑食,所以他长得没我长得高。”
杨忠笑道:“是真的吗?”小一立刻反驳道:“当然不是。”“本来就是,你挑食,先生经常骂你。”小七跑到小一跟前,冲他扮了个鬼脸,快速向前面跑去。“小七,你别跑。”小一在后面追赶着。杨忠道:“这一对兄弟真是活宝,谢先生有他们陪伴,在这深山之中也不会寂寞喽!”
几经曲折之后,杨忠总算来到了谢桐的屋前。小一小声道:“先生,我把大哥哥接回来了。”屋里传出了谢桐的声音:“好,你和小七你们两个先去玩吧!”小一喜道:“多谢先生,走吧,小七。”“切记,不要跑远。”“是,先生。”“杨兄弟,进来吧!”杨忠疑惑道:“谢先生的声音怎么如此熟悉?”杨忠轻迈脚步,走进了屋里,当他看到屋里的谢桐之后,大吃一惊,忙向后退了两步,惊道:“你……你不是……”
只见屋内桌旁坐着一个约三四十岁的中汉男子,身着粗布麻衣,风姿潇洒,正含笑看着杨忠。敛了笑容,眉宇间竟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正气。谢桐站起身来,笑道:“今天我问你是要命还是要戒指,其实是想试试你是不是一个守信之人,如果不是,我自然不会收你为徒的。没想到你竟然以命守护这枚戒指,小小年纪,真是令人佩服。”杨忠这才明白过来,却沮丧道:“可是我还是把戒指给弄丢了。”谢桐晃了晃手中之物,对杨忠笑道:“你看看这是什么?”“戒指?”“正是那枚白玉戒指。”“谢先生,它怎么会在你的手上,不是被歹人给抢了去吗?”谢桐微微一笑道:“当时我就在附近,又将它夺了回来。”“原来是这样。”
“我看你丢失了戒指之后,心灰意冷,我怕你不再来泰山,特意让小一等着你。”“原来这一切谢先生早有预料,先生真如诸葛在世。”谢桐摆了摆手道:“我岂敢跟诸葛先生相提并论。”杨忠问道:“那位赠与我戒指的老爷爷是谁?”“那是我师父。”杨忠继续问道:“那这枚戒指是?”
谢桐想了想,沉吟道:“这样,你先拜我为师,我再告诉你。”杨忠想也没想,直接朝着谢桐跪了下去,叩了三个头,然后起身叫道:“师父。”谢桐喜道:“好,好,以后你就是我谢桐的弟子了,同时也是无双派弟子。”杨忠疑问道:“无双派?”谢桐点头道:“没错,无双派。忠儿,你可听说过鬼谷子?”杨忠道:“鬼谷子,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他是纵横家鼻祖,精通百家学问,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
谢桐赞许的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很对,我们的无双派和鬼谷子的纵横派也有些渊源。”“哦?”谢桐慢慢道:“当年纵横派在江湖上消声灭迹之后,江湖上又出了一位奇人,号称无双公子,相传他师从纵横派,后不知什么缘故,被逐出师门,自立门户,创了无双派,他也只收两个弟子,一文一武,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文武两代,代代相传,这白玉戒指便是无双派的信物。可到了我师祖这一代,却有了变化,师祖他惊才绝艳,将文武两策都学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以至于无双派就他一个人单传了下来,后来收了我师父,我师父又收了我和师兄幽离子,而我学的武道,他学的是文道。”
杨忠听完谢桐的一番话,叹道:“没想到这枚戒指还有这一番来历。”谢桐忽然神色格外严肃,坚毅的说道:“从今以后你就是我无双派弟子。你现在在我跟前要立下三大誓言。”杨忠恭敬道:“那三大誓言?”“一,不许以武欺人,残害百姓;二,不可谋人财钱,***女;三,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苍生有难,不可不救。前两条誓言要谨记于心,而第三条以拯救天下为己任,这是要看天命,你现在立下这三条誓言吧!”“是,师父。”
杨忠举起右手,用坚定的语气立誓道:“苍天在上,大地为鉴。我杨忠即日起拜入无双派谢桐门下。我立下三条誓言,一,不能以武欺人,残害百姓;二,不可谋人钱财,***女。三,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苍生有难,不可不救。如违此誓,天诛地灭。”誓罢,杨忠抬起头看了看谢桐,谢桐的脸色已然缓和,笑着扶杨忠起身。
谢桐道:“我听师父说,你远祖乃是东汉的四知先生?”杨忠点了点头。“好,好,好。”谢桐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名门之后,果然不是凡人。”杨忠道:“师父的谢姓也是望姓啊!”谢桐笑道:“不瞒你说,为师祖先正是东晋名士谢安。”“谢安?他指挥的淝水之战可是冠绝古今,以八万胜了前秦的百万大军。”谢桐叹了口气道:“可最后还是被孝武帝猜忌,不得不到广陵去避祸,最终郁郁而终。”杨忠道:“师父,纵翻史册,古往今来,大多都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除了汉初张良张子房这等睿智之人得以幸免之外,大多数人都是以悲剧收场。”
谢桐赞许道:“忠儿真是博学。”“多谢师父夸奖。”“所以日后你若入朝为官,出将入相,一定要记得‘隐藏’。”“杨忠谨记师父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