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您再试试
“倒背如流?这只是个形容词啊,你还真的倒背啊!”
众人看着陈路如看神经病一般,苏老师一时根本反应不过来,呆了一瞬之后立马跑回桌上抓来课本,嘴里囔囔着:
“你这太夸张了!我就不信还有人真能把古文倒着背!”
苏老师的激烈反应是人之常情,能记下一段课文最根本的原因是前后的语境关系,先记住的是情节,之后才能记忆语言,如果真的倒着背,整篇文章就变成了一个一个没有意义的文字,难度系数何止是加了一百倍。
倒着背课文,和背圆周率没什么两样,谭德海曾经把圆周率背到了四十位,可算大出了一把风头,换成课文的话,其实也就是三两句的内容而已。
就这三两句的内容,谭德海都差点给背的脑死亡,所以,陈路的话,他是坚决的不能信。
“你背!你背!我今天还就不信这个邪了,我背个圆周率都背了几个月,...”
谭德海也不装高冷了,从桌子后面跑出来,一把抢过苏老师手里的书,把书页翻的山响,嘴里不停的叨咕,反而成了最激动的那一个。
“谭校长,你...”苏老师书被抢走,心中不满,却也只能干瞪眼。
不信邪的不止谭德海和苏老师,其他人也都一样,于是办公室里,几个老师一起围着一本书,眼睛死死的盯着最后的段落。
李长山和胡灵在后边踮着脚,可惜什么都看不到了。
“哉道大之为无亏,目耳之明聪役,职司下代,思苦神劳必何。化而言不,拱垂琴鸣,寿之乔松养以可,乐....”陈路站在前面,大声朗诵道,字字清晰,句句流畅,没有丝毫停滞的意思。
谏太宗十思疏,全文晦涩难懂,不过只有短短五百多个字而已,办公室众人尤在震惊之中,陈路已经背到了中段。
“他真的能背!他真的是倒背如流!天哪,这还是人吗?”
苏老师心中有惊涛骇浪,眼睛紧紧的盯着课文,因为话语之间完全失去了连贯,只能逐字的去对照,很快眼睛就已经跟不上陈路的语速。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到了此时,再没有人会怀疑。
今天,必须要信‘这个邪’了。
谭德海已经不看课文了,张大了嘴巴看着还在朗声背诵的陈路,这不是打了激素了,这是脑子被雷开了光了呀。
对于陈路,谭德海其实没什么印象,最多只是知道班里有这么个人而言,他实在太不起眼了,不是最后一名,也不是优秀的好学生,如果不是他找来,就连陈路这个名字都想不起来。
不过今天过后,这个名字,他会记得一辈子,这一点,谭德海也毫不怀疑。
如果说之前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做完了数学卷并且拿到了满分,能够用深藏不露,基础扎实来解释,那现在,陈路这种惊人的记忆力,才真的把他给吓到了。
所有人都心中明了,这篇课文是苏老师临时抽出来的,他都能毫不迟疑张口就来,那么,只能说明,这货把语文课本都给背了个干干净净!
“..者安之思国,源泉其浚必,者远之流欲,本根其固必,者长之木求,闻臣。”
陈路背完最后一句,对面的人早已经集体石化,整个办公室鸦雀无声。
胡灵甚至觉得自己的冷汗都要下来了,陈路这种表现堪称恐怖,瞬间想起来昨天早上陈路和唐龙那个赌约,现在只觉得可笑无比,唐龙那点成就,简直就如蝼蚁一般不堪一击。
“嗯?苏老师,我没有背错吧?”陈路咳嗽了一声,打破沉默。
“......没..没有。”苏老师回过神来,很是肯定的点了点头。
“陈路,你真把课文全都背了?”李长山这才捞到说话的机会,急急的问到,看着陈路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光彩。
这是我班里的学生啊,三班不管是平均成绩还是尖子生的成绩,在几个毕业班里都是垫底的,李长山嘴上不说,心里当然还是倍感憋屈的。
今天陈路带给他这么大的惊喜,把这些平时眼高于顶的年级组长都给震得目瞪口呆,李长山也免不了有扬眉吐气之感,更何况,这样的学生,简直就是闻所未闻啊,偏巧落到了自己头上,叫李长山如何能不兴奋。
“嗯,不光是语文课本,其他科目我也背了一点。”陈路答道。
“一点是多少,都背了哪些科目?”李长山追问道。
“...呃,只要是要考的科目,我全都背了...。”
“......”
陈路语气轻描淡写,似乎这是一件平常之事,听在几个老师眼里,无疑又是一阵惊涛骇浪。
其他课本你全都背了?高三要复习的课本少说也有二十几本,几百万字啊!你这脖子上顶的到底是脑袋还是电脑啊!
陈路说完,见历史组组长姜老师面色怪异,又道:“姜老师?你是不是不信啊,要不你也出个历史题给给我考一考?”
姜老师一愣,随即就笑了,道:“你倒着都能把课文给背出来,那历史肯定就更不在话下了,我还是...”
说着话忽然又停顿了一下,改口道:“也行!那我就来出一道,如果你能答出来,就说明你的历史已经完全过关了。”
众人又来了精神,眼睛都盯住了姜老师,现在怀疑陈路倒是没有了,但这样的表演可不是天天都有啊。
“嗯..那你就按照顺序背出历史上所有皇帝的姓名和年号吧,就从秦代秦始皇开始。”
姜老师话音刚落,其他老师就不屑的笑了,这有什么难的,别说陈路了,就算算作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也可以做到啊,就这样的一题,历史就能过关了?姜老师你这是糊涂了吧。
胡灵听完也琢磨了一下,这一题自己好像也能背出来吧,实在算不得什么难题。
“我还没说完。”姜老师打断其他老师质疑,接着道:“还要简单说一下这些皇帝在位时大致都干了些什么,内政状况,外部环境,改革举措,收到的成效等等,简单一点概括就行。”
“.....”
原来是这样的过关法啊,姜老师说的没错,能够把千年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历史这门课确实就是八九不离十了。
可是,这内容实在太多了,整个古代史起码也有七八本书,要精确的答出这个问题,仅仅通看几遍是不行的,必须把所有的内容,事无巨细,都给牢牢的记住。
因为所有的朝代,最出众的永远都是那几个大有为的君主,考试大纲的重点大都聚集在这里,而其他的,只是流水账一般的记录了一下而已。
所以别说学生了,就连最资深的老教授都不敢打包票把千年历史尽在把握,陈路能倒着背出500多字的课文,还能把这上百万字全都记在脑子里,并且在回忆的同时,还能把这几个要点给精确的提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