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黑马”亮相

7.“黑马”亮相

记者通宵写出的稿件在2001年10月29日见报。随同《21世纪经济报道》当期的“福布斯中国100富豪”策划一起,杨斌的名字迅速引起传媒界的高度注视。虽然本报当时的报道仅仅描画了杨斌正面的轮廓,但是从当时的背景来看,报道是客观的、让人解气的——

结束采访,已经是10月25日的下午6:00左右。总部报纸签版的时间是26日(星期五)中午,这意味着,记者要在明天一早交稿,而写稿的时间只能是25日的通宵。

赶紧赶回宾馆,跟编辑部简单汇报,保证明天一早交稿,然后上街,简单地吃点晚饭,赶紧沿街找寻写稿的目的地——网吧。

在《21世纪经济报道》创业的初期,像记者这样在网吧中写稿的情况并不稀奇。当时,我们的记者并不是每人都配备手提电脑,而编辑部催稿的电话往往又十万火急,要知道,写好财经新闻的深度报道并不是几个小时就能搞掂的事,所以,当时,出差的记者在当地网吧中通宵写稿在本报是很正常的事。

已经不记得是沈阳市什么位置的一家网吧内,年轻的男女“网虫”们噼噼啪啪地敲打键盘,听音乐,上网聊天,而记者,一名刚刚采访完“中国第二富豪”的所谓的财经记者,却在为新闻稿件绞尽脑汁。

要写3000多字的大稿件,要搞清楚一位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潜伏了7年之久的富豪的身世和财技,报道要尽量冷静以防写成吹捧文章……诸多的要求使得刚入行不过半年的记者痛苦不堪。

好在网吧的老板是位好心人。到了凌晨3:00下班的时候,记者跟他解释有稿子要写,他就默默地躺到了值班的沙发上,直到凌晨7:00以后,记者敲打完稿件的第一个字。

已经是10月26日了,如果不考虑时差,美国纽约的《福布斯》杂志已经出版。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的这些富豪们,正在晨光中像巨鲸一样浮出海面呼吸。

走出网吧的时候,沈阳的阳光普照大地。

其实,与记者一样“在路上”的另外几位同事,也同记者一样经历了采访和写作的痛苦经历。譬如,被派往大连采访排名第18的万达集团总裁徐明的记者刘国华,据总部的编辑后来说,他到采访结束时就已经感觉到“快撑不住了”。

但是毕竟,我们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26日下午的时候,总部的王长春和张彬两位主任又打来电话。前者说:“你终于见到文采了,写杨斌开着吉普车‘宛如一位国王’,多好!”后者说:“稿子写得冷静而又蕴涵着激情,是我改动最少的稿件。”

27日,报纸面世了(报纸上标注的出版时间是2001年10月29日)。头版假头条的位置,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亲手拟定的通栏双行标题:“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炮制过程大起底堵访四大黑马隐秘富贵第一次开封”(如图)。

当期29版-32版整整4个版面上,100富豪列队而出。前文所述的本报追访的4大“黑马”一一亮相。(如图)

据发行人员说,当期的报纸在上摊的第一天就全部售完,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更是全线飘红。

在个人财富意识日益复苏的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的读者们对富豪们惊人的财富张大了好奇的眼睛。

还是回头继续谈论杨斌。在这份由在中国留学的英国青年胡润(RupertHoogewerf)所做的排行榜中,对杨斌的描述是这样的——

第二名:杨斌;年龄:38岁;企业:欧亚集团;财富:9亿美元;上市地点:香港;从事行业:房地产、旅游、花卉。

杨斌曾经参过军,25岁的时候移民去了荷兰。在那里他做了7年的纺织品生意,之后回到中国。在沈阳,他投资了2000万美元开始花卉经营。他还在沈阳投资开发了一个多功能的农业园区项目"荷兰村"。除此以外,他还涉足旅游及房地产。

而在本报配发的评论中,对杨斌作了这样的评价——

72亿人民币,今年《福布斯》排行榜的最大黑马,《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让他浮出水面。38岁的杨斌年轻而传奇,“这样一个五岁成为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青年,在中国社会转型最痛楚的沈阳,在中国加入WTO可能最危险的农业方面,给人希望,催人奋进。”

如果您对杨斌更详细的经历感兴趣,不妨读一下记者在当期报纸上发表的那篇文章——《杨斌:驰过鲜花遍野的神话黑马》。(详见附文4)

从当时记者所能获得的信息来看,这篇报道虽然是正面的,但是凭心而论,她是客观的。至少,记者没有将杨斌不愿为外人所知的国内A股的那段经历隐瞒掉。而对于杨斌资产、投资线路、履历的记录,也忠实地依据了当时可信的资料。

当然,如果您还对当时的所有富豪及其群涌的现象感兴趣,记者推荐您阅读一下张彬主任配写的那篇评论——《阳光下的富豪公众化的责任》(详见附文5)。

虽然从今天的角度回头看,对于杨斌的评论已经难以说正确,但是在当时仅有的信息中,在当时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突起的浪潮下,那样的评论是激荡人心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
上一章下一章

7.“黑马”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