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的桃花”
我们曾在前言中写到,周璇是中国演唱流行歌曲领域的先驱者,这是指她运用传统的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并借助于话筒,创造出的一种自然真切、独特的演唱风格。
曾与周璇多次在电影里合作过的、著名的电影演员舒适是这样说的:“把这种会话式的自然发声的方法搬上舞台,同时把嘴唇紧紧地靠近话筒演唱的方法,是从周璇开始的。”
后来,又被台湾歌星邓丽君传承并发扬光广大,当代所有把话筒贴在嘴边摇头晃脑哼哼的大大小小的歌星,都是周璇的徒子徒孙。
多少年后,在海外华人的报刊上,还仍把周璇独创的这种演唱方法赞叹为:
“……后无来者的一代歌后。”
1935年,周璇演唱的上海民歌《龙华的桃花》灌制唱片,在电台播放。
这是她演唱生涯中又一个代表作:
上海没有花
大家到龙华
龙华的桃花也涨了价
你也买桃花
他也买桃花
龙华的桃花都搬了家
路不平风又大
命薄的桃花
断送在车轮下
古瓷瓶红木架
幸运的桃花
都藏在阔人家
上海没有花
大家到龙华
龙华的桃花都回不了家
…………
我们现在已无法知道,当年这首上海民歌《龙华的桃花》究竟有多大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听一听一个老上海的回忆。
旅美台湾作家白先勇在他的《上海童年》一文中是这样记录的:
“那时上海滩上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月圆花好’,户户‘凤凰于飞’小时候听的歌,有些歌辞永远不会忘记:上海没有花\大家到龙华\龙华的桃花回不了家……大概是受了周璇这首《龙华的桃花》影响,一直以为龙华盛产桃花,1987年重返上海,游龙华时,特别注意了一下,周璇时代的桃花早就无影无踪了。”
可是,这位怀旧“专家”,这位“最后的贵族”,在相隔半个多世纪后,内心里依然荡漾着“金嗓子”周璇当年的旋律、当年的情调。他在后面继续写道: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这首周璇最有名的《夜上海》大概也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战后上海的情调吧,当时霞飞路上的霓虹灯的确通宵不灭,上海城开不夜。”
时过景迁,人事皆非,写到这里的白先勇,大概已经在心里大哭一场了吧。
这就是经久不散的周璇的魅力。
那时的龙华,一定绽放着无数的桃花,那时的上海,一定到处传播着《龙华的桃花》,而那时周璇的这朵绚烂无比的艺术之花却才吐露出一头小小的蓓蕾,在“五月的风”中,她迎风怒放的日子还在后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