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半》自序

《这一半》自序

我真正开始写小说应当从1987年的秋天算起。

中学和大学时代我也写过一些,不过,那几乎不是写作,而是做贼。

我不能容忍自己给别人留下不务正业的恶劣印象,只能在私下里偷偷摸摸。

1987年的夏天,我大学毕业了,一个人来到南京的一所偏僻的学校里任教。

由于刚刚从繁重的学业当中解脱出来,除了上课、踢球,作为一个23岁的年轻人,我没有能力处理无穷无尽的时光和无穷无尽的精力。

这是一段失重的日子,这更是一段迷惘的日子。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要写作,我说,这是命运。

当你百无聊赖的时候,当你一点都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你的面前潜伏了无限多样的可能,而事实上,你最终放弃了所有的可能性,自然而然地顺从了你的本能。

本能潜伏在我们的血液中,风雨一到,它势必春暖花开,所以我说,这是命运。

到了晚上,同事们都睡了,我睡不着,顺手拿起一支笔,一口气写到凌晨两点或凌晨三点。

每天都是这样。

写了什么呢?我不知道。

在那一段时间里,我的写作只是一个简单不过的生理行为,我必须依靠写作把无穷无尽的时间折腾完,同时把无穷无尽的精力折腾完,然后,心安理得,洗洗睡。

如果允许我打一个比喻的话,那个时候我只是一辆油箱里装满了油的汽车,钥匙一扳就轰隆作响,然而,没有方向盘,没有刹车,没有目标,甚至,没有道路。

1987年至1991年,这四五年的光景我就是在写了就退、退了又写的状态下过来的。

无休无止的失败激励了我的功利心,我决定把自己当作赌注,全部押上去。

我的第一部小说是在《花城》1991年的第1期上发表的,这部小说就是这个集子里的中篇《孤岛》。

按照我的计划,我本想把我1993年之前发表的小说收集在一起,出一个单独的集子。

我产生这样的动机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撇开作品不说,1993年以前的创作是我最为珍贵的创作记忆,因为年轻,更因为自负,也许还因为郁闷和狂妄,我总是挑我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去做。

我的创作是那样地仓促和义无反顾,贪大、逞能,倔强、执拗。

我想,这也许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它也许是许许多多文学青年共同的经历。

非常遗憾,经过重新判断,经过反反复复的挑选,我的作品并不像我当初以为的那样,字字句句闪金光,最后留下来的只有一小半,几乎凑不齐一本书,我只能把写于1994年的《上海往事》也放进来了。

严格地说,《上海往事》不是一部小说,它是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剧本。

因为我不熟悉剧本写作,在样式上,我依然把它写成了小说。

我惟一需要补充的是,《上海往事》的写作和我当时的创作并没有内在的联系,但是,它是饶有趣味的一段插曲。

顺便说一句,这套文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编辑的。

附:目录自序·孤岛·那个男孩是我·驾纸飞机飞行·祖宗·五月九日和十日·充满瓷器的时代·九层电梯·上海往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毕飞宇文集:这一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毕飞宇文集:这一半
上一章下一章

《这一半》自序

%